巨磁电阻效应及其传感器的原理.pdfVIP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巨磁阻效应及其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

一、概述

对于物质磁电阻特性的研究由来已久,早在20世纪40年代人们就发现了

磁电阻效应。所谓磁电阻是指导体在磁场中电阻的变化,通常用电阻变化率Δr/r

描述。研究发现,一般金属导体的Δr/r很小,只有约10-5%;对于磁性金属或合

金材料(例如坡莫合金),Δr/r可达(3~5)%。所谓巨磁电阻(GMR)效应,

是指某些磁性或合金材料的磁电阻在一定磁场

作用下急剧减小,而Δr/r急剧增大的特性,一

般增大的幅度比通常的磁性与合金材料的磁电

阻约高10倍。利用这一效应制成的传感器称为

GMR传感器。

1、分类

GMR材料按其结构可分为具有层间偶

合特性的多层膜(例如Fe/Cr)、自旋阀多层膜

(例如FeMn/FeNi/Cu/FeNi)、颗粒型多层膜

(例如Fe-Co)和钙钛矿氧化物型多层膜(例如

AMnO3)等结构;其中自旋阀(spin

valve)多层膜又分为简单型和对称型两

类;也有将其分为钉扎(pinning)和非钉扎型两类

的。

精品

.

2、巨磁电阻材料的进展

精品

.

1986年德国的Grunberg和C.F.Majkrgak等人发现了Y/Gd、Y/Dy和

Fe/Cr/Fe多层膜中的层间偶合现象。1988年法国的M.N.Baibich等人首次在纳米

级的Fe/Cr多层膜中发现其Δr/r在4.2K低温下可达50%以上,由此提出了GMR

效应的概念,在学术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由此与之相关的研究工作相继展开,

陆续研制出Fe/Cu、Fe/Ag、Fe/Al、Fe/Au、Co/Cu、Co/Ag、Co/Au……等具有

显著GMR效应的层间偶合多层膜。自1988年发现GMR效应后仅3年,人们便

研制出可在低磁场(10-2~10-6T)出现GMR效应的多层膜(如

[CoNiFe/CoFe/AgCu/CoFe/CoNiFe]n)。

1992年人们利用两种磁矫顽力差别大的材料(例如Co和Fe20Ni80)制成

Co/Cu/

Fe20Ni80/Cu多层膜,他们发现,当Cu层厚度大于5nm时,层间偶合较

弱,此时利用磁场的强弱可改变磁矩的方向,以自旋取向的不同来控制膜电阻的

大小,从而获得GMR效应,故称为自旋阀。

与此同时,1992年A.E.

Berkowitz和Chien等人首次发现了Fe、Co与Cu、Ag分别形成二元合金

颗粒膜中的磁电阻效应,在低温下其Δr/r可达(40~60)%。随后陆续出现了Fe-Ag、

Fe-Cu、CoxAg1-x/Ag等颗粒多层膜。

1993年人们在钙钛矿型稀土锰氧化物中发现了比GMR更大的磁电阻效

应,即colossalmagneto-

resistance(CMR)庞磁电阻效应,开拓了GMR研究的新领域。

GMR效应的理论是复杂的,许多机理至今还不清楚;对于这些理论也分

为层间交换偶合(IEC)、磁性多层膜的GMR、隧道磁电阻(TMR)等类型,详

精品

.

情可参阅有关文献。

文档评论(0)

132****665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