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统编版精讲课件1.消息二则.pptx

2024年统编版精讲课件1.消息二则.pptx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消息二则;■语言运用

掌握消息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积累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思维能力

把握课文的新闻要素,理清写作思路。(重点)

■审美鉴赏

品味消息的语言特点,欣赏新闻写作的艺术。(重点)

■文化自信

理解渡江战役的规模与意义,体会作者体现在消息中的情感和立场。(难点);新课导入:;《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是毛泽东在一九四九年四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后创作的诗篇。诗中既写出了人民解放军取得的巨大胜利,也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激动和喜悦。请同学们读一读这首诗,试着读出诗中的情感和气魄。;同样的事件,可以有不同的表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消息二则》,是毛泽东用新闻的方式向公众报道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这一重大事件。请大家阅读本课中的两则消息,对比诗歌,看看不同文体有怎样不同的表达效果。;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字润之,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军事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摧枯拉朽业已溃退

锐不可当督战

要塞泄气

摧枯拉朽:指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溃退:(军队)被打垮而后退。

风平浪静: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形容平静无事。;1949年初,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军已失去了战略防御能力,但仍有204万兵力据守长江以南,并借“和谈”烟幕,构筑长江防线,企图与人民解放军隔江对峙。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破裂。4月21日,毛泽东主席与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于该日凌晨发动了渡江战役。;走进“新闻”;新闻是什么?;;;消息指的是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一种新闻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它一般具有如下特征:第一,用事实说话;第二,短小精悍,概括性强;第三,时效性最强;第四,具有固定的结???方式;第五,大多数消息有电头或“本报讯”作为外在标志。;整体感知;;;“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结合找出的“六要素”和“五部分”,说说如何了解一篇新闻的内容。

【方法总结】

①要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是看标题。

②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是看导语。

③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是看主体。;活动二:做编辑;这两则消息都具备新闻的“六要素”“五部分”,而且时效性都很强。但这两则消息在时间跨度、事件广度、内容深度上均有所不同。

第一则消息,作者仅用不到二百字(不含电头),就将渡江战役第一天的基本信息、战场态势表述得清清楚楚,同时对战役的未来走向做出了准确预判。这则消息语言高度凝练而又极具震撼力,合乎读者心理期待和阅读需求。;第二则消息是第一则的延续和扩展,毛泽东作为全军统帅,汇总各路战况,全面报道渡江战役第一阶段的情况,反映了这一伟大战役的磅礴气势。因此,这两则消息都能而且都要刊发。;回顾新闻的基本知识,重点强调新闻“六要素”和“五部分”、如何提取新闻的主要内容。;评析新闻;排一排:第二则消息主体部分为什么按照“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顺序写?;;删一删:下面句子中加点的部分删掉好不好?为什么?;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换一换:读一读,用括号里的词替换加点的词语行不行?;不行。对地区用“占领”,说明我军目前只是武装取得该地区,仍需提升影响力。对要塞用“控制”,说明江阴要塞不仅是被“占领”,而且已为我军所用。正因如此,依靠要塞炮火,长江得以被“封锁”,铁路线被“切断”。铁路线可以被“切断”,长江水是切不断的。词语搭配准确,确切地表明了我军锐不可当的气势。这些词语的使用体现了新闻的准确性,若换掉,则无此表达效果。;比一比:从下面两组句子中,你有什么发现?;A.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作者在用词的时候是有明显的感情倾向的,作者对人民解放军的赞扬和对敌人的嘲讽之情都包含在用词当中了。这就告诉我们,写新闻时,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前提下,可以用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陈述事实,从而把态度表露出来。;找一找:这两则消息中,“我”字反复出现。请你谈一谈这个字的作用。;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线又被我军突破了。;反复出现的“我”,体现了作者强烈的情绪,有喜悦,有自豪,有豪

文档评论(0)

东郭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