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赵伯驹绘画作品欣赏.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宋赵伯驹绘画作品欣赏

南宋赵伯驹《汉宫春晓图》(局部)

赵伯驹,字千里,其弟赵伯骕,字希远。二人是宋太祖的七世孙,

正宗皇家贵族,地位显赫。抛开他们的皇室身份,二人可以说是南宋

时期十分优秀的画家,引领了整个南宋绘画领域的新潮流。在《松隐

文集》中就有这样的描述:“赵希公及共兄千里,博涉书史,皆妙于

丹青,以萧散高迈之气,见于毫素。”

南宋赵伯驹《秋山仙逸图》(局部)

流寓于杭州

在赵伯驹的代表作中,出现最多的题材莫过于山水、花果、翎毛

这些事物,这与他的生活经历有着很大的关系。

南宋赵伯驹《江山秋色图》(局部)

公元1127年,宋朝南渡。此后,赵伯驹便选择生活在浙江杭州。

那里山清水秀、烟雨朦胧,赵伯驹生活得悠然自得、如诗书画,整日

逍遥于山水之间。

南宋赵伯驹《刘马图》(局部)

赵伯驹守着这得天独厚的秀丽美景,自然不能浪费它们,于是便

拿起笔来,用笔墨将这清秀河山呈现在纸上。

南宋赵伯驹《千山楼阁图》

在杭州的日子,除了绘画、赏景,赵伯驹还写写诗词文章或是小

酌一杯以打发时间。公元1146年,他搬去位于杭州北部的余杭径山寺。

《松隐文集》中记载:赵伯驹在经过径山罗汉像时,做了一个非常奇

怪的梦。梦醒以后,他便一口气画了五百尊佛像。虽然数量如此庞大,

但是每尊佛像的神态都有所变化、各不相同,被誉为神品。

南宋赵伯驹《百鹿图》(局部)

赵伯驹在寺庙居住了半年多,与寺庙里的和尚、帮工们关系都非

常亲密,大家也都十分尊敬他。赵伯驹曾画过一幅眯着眼引线穿针补

衣的罗汉像,而这幅画的原型便是寺里的一位善于“点茶”的厨师,

人称大鼻子师傅。赵伯驹见过不少点茶师,但唯独对大鼻子师傅赞赏

有加,不仅夸赞他的手艺,也十分欣赏他的为人。

南宋赵伯驹《春山云隐》(局部)

可以说,在杭州淡泊、清新且闲适的生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赵

伯驹的绘画风格,使得他的作品着色清丽活泼、造型古雅生动,给人

一种不拘物态、不媚世俗之感。

文人气息

从南宋开始,就有了在折扇上进行书画的做法。赵伯驹就曾在聚

扇上写山。也正是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因画扇而得到了宋高宗的赏识

和召见,开始频繁地于宫廷中进行创作。赵伯驹与赵伯骕兄弟二人一

画一文,同时服侍在宋高宗左右。

南宋赵伯骕《風擔展卷图》,扇面

宋高宗赵构对赵伯驹极为欣赏,对他寄予了重用。《画继》曾写

道,高宗命赵伯驹画英殿的屏风,并赏赐甚厚。不仅如此,赵伯驹还

曾有一段时间担任过浙东兵马钤辖一职。

南宋赵伯骕《風擔展卷图》,扇面

赵伯驹的很多代表作都是描绘宫廷场景,例如著名的《汉宫图》。

画史评价说:“观此幅,虽为一纨扇形式之小册页,然不论于人物、

车马、楼阁、家俱、树石、远山皆赅备。”赵伯驹将宫女们婀娜的姿

态和神情描绘得栩栩如生,十分动人。整个屋内的陈设也有透视和景

深的效果。可以说,整件作品的笔墨灵活而不逞任、工整而不刻板。

南宋赵伯骕《汉宫图》

要说赵伯驹最独树一帜的,还是当属他的青绿山水画。青绿山水

画因在绘画过程中使用了石青、石绿等矿物颜料而得名。

李昭道《明皇幸蜀图》,轴绢设色,55.9×81cm

李思训《江帆楼阁图》,轴绢设色,101.9×54.7cm

赵伯驹的青绿山水取法于唐代李思训父子,“笔法浅析,直如牛

毛,布置精工”。在此之上,赵伯驹还进行了创新,他吸取了北宋文

人画家水墨山水画的表现手法,青绿水墨并用,使得作品秀雅清丽,

更具有书卷气息。“画法精、设色雅”,高宗称其画有董源、王诜的

气格。

南宋赵伯驹《汉宫春晓图》(局部)

明代董其昌曾在《画禅室随笔》中说道:“赵伯驹、伯骕,精工

之极,又有士气。后人仿之者,得其工,不能得其雅。”兄弟二人将

唐代以来沉重、浓郁的画风转为更加清新、秀美的风格,创造了一种

介于院体画和文人画之间的青绿山水,是青绿山水画史上的一大突破。

南宋赵伯驹《千山楼阁》

赵伯驹留下了不少青绿山水的杰作,《江山秋色图》便是其中之

一。北宋后期的青绿山水画流传至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仅有两件,一

件是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另一件就是赵伯驹的《江山秋色图》。

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局部)

《江山秋色图》描绘的是北方山水,重峦叠嶂、奔腾起伏、嶙峋

醒目。比起《千里江山图》,这幅作品整体看来色泽更加清新

文档评论(0)

152****57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