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时期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与研究的论文-历史论文.pdfVIP

汉唐时期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与研究的论文-历史论文.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唐时期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与研究的论

历史论文

摘要从比较《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所著录的史籍要目及其分类

情况入手,试图探讨汉魏以来各种史书急剧增加的深层次原因。在此基础上,概括性地论述了

唐宋以来有关地方文献收集整理情况,用以说明地方文献整理的特殊难度;就地方文献的资料

汇编、文献综论及专题研究等方面,提出了若干系统的建议。

关键词汉唐地方文献古籍整理

汉唐时期的地方文献虽然多已失传,但是,我们从古注及类书征引来看,其资料异常丰富多彩,

而且学术价值颇高。清人钱大昕《廿二史考异》说:“予谓魏晋诸儒,地理之学极精。”这里

所论虽仅限于地理之学,但是无妨扩大其范围,从广义的地方文献方面来理解。这里所说的

“地方文献”,包括家族宗人的传记、乡里郡县的概况、割据势力的杂记等,其内容较之现代

意义上的地方志概念似乎有所不同。这是事先应明确的问题。

一、地方文献的收集

讨论汉唐地方文献问题,不妨从两个时期的目录学著作《汉书·艺文志》和《隋

书·经籍志》说起。《汉书·艺文志》是以刘向《别录》、刘歆《七略》为蓝本,编辑加工

而成,主要反映了东汉以前的图书收录情况。其内容分为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

方技六类,收录图书三十八种,五百九十六家。属于历史一类的图书如《国语》、《世本》、

《战国策》、《楚汉春秋》、《太史公书》、《太古以来年纪》、《汉记注》、《汉大年

纪》等主要收录在六艺类《春秋》经传中。《春秋》主要记述的是鲁国的历史,也

属于广泛意义上的地方文献,但是这部分图书所存非常有限。初唐时编修的《隋书·经籍

志》,所反映的情况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来作为依附经书的史部著述骤然增加,因此在目

录中独立开来。不仅如此,像《史记》、《汉书》这样带有官方编修色彩的通史或者断代史

著作放在了史部前列,首次称之曰“正史”,凡六十七部,加上亡佚的凡八十部。以下则又细

分“古史”三十四部、“杂史”七十三部、“霸史”三十三部、“起居注”四十四部、“旧

事篇”二十五部、“职官篇”三十六部、“仪注篇”六十九部、“刑法篇”三十八部、“杂

传”二百一十九部、“地理之记”一百四十部、“谱系篇”五十三部、“簿录篇”三十

部,“凡史之所记,八百一十七部,一万三千二百六十四卷。通计亡者,合八百七十四部,一万

六千五百五十八卷。”其中与地方文献关系最为密切的是“霸史”、“旧事篇”、“杂

传”、“地理之记”及“谱系篇”五类,总计四百七十部,四千九百六十七卷,占史部一半之

多。史学著述之发达,由此可见一斑。

汉唐时期地方文献编纂繁荣的原因,就其荦荦大者而言,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史学传统。

古代天子诸侯,必有国史以记言行。夏殷时代,所谓“左史记言,右史记事”,周代史官有太

史、小史、内史、外史、御史等。汉武帝始置太史公,司马谈、司马迁父子先后职掌其事。

东汉时期,很多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相次著述东观,蔚然成风。秉承这种风气,汉魏以降,史学

异常发达。正史如《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有数十家注释本,征引

史籍数百种。杂传类著述、州郡地志更是层出不穷,包括山水描述、都城建设、地名源流、

异域风情、宗教地志等等,令人有眼花缭乱之感。

第二,地方割据。

三国以下,各地割据政权多有史官,博采旧闻,推奉正朔,官修史书自然兴盛一时。《隋书·经

籍志》霸史类著录的《赵书》、《华阳国志》、《南燕录》、《秦记》、《凉书》等均属于

这一类的著述。

第三,门阀制度。

东汉初年,光武帝下诏纂辑其故乡南阳风俗,作为西汉首善之地的三辅地区,还有高祖故乡丰

沛以及中国文化重镇齐鲁等地也兴起编修地方文献之风。特别是随着地方门阀势力的崛起,

地理、谱系类著述更是成为人们炫耀门第的一种风尚。家乘郡书、名流传记等乘势而起。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汉唐地方文献的收集工作成为一时风尚。

二、地方文献的整理

随着大唐帝国的统一,各地图书文献逐渐集中起来,这就为地方文献的集中整理提供了一个基

本条件。当然,任何事物总是有它的两面性,集大成的论述纷纷问世的同时,各地方的乡邦文

献也随之而散佚。这几乎是中国古代著述学史上的一种必然现象。《隋书·经籍志》著录的

各种地方文献,绝大部分已经失传。我们今天只能通过《太平御览》、《山堂考索》、《说

郛》这样的大型类书和《三国

文档评论(0)

135****356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