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pdfVIP

浅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

作者:游家水

来源:《小学教学参考·中旬》2016年第2期

广东广州市越秀区署前路小学(510080)游家水

[摘要]直觉思维是思维的一种基本形式,是一种非形式化的,以高度省略、简化、浓

缩的方式洞察问题实质的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习题来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提高学生

解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直觉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6)

05-073

直觉思维是思维的一种基本形式,是人们以一定的知识、经验、技能为基础,通过观察、

联想、类比、猜想等方式对所研究的问题迅速做出判断。它具有灵活性、自由性、创造性、自

发性和偶然性的特点。直觉思维的培养对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思维能力意义

重大。因此,我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一、深入观察,洞悉实质

课本中的例题或习题,往往会出现一题多解的情况。这时,在学生学习一般解题方法后,

教师可引导学生仔细分析题目,让学生找出更为简便的解题方法。

例如,教学中的一道练习题:玩具厂原计划每天生产玩具320个,9天可完成生产任务。

实际只用了8天就完成了,实际每天比原计划每天多生产玩具多少个?

此题的常规解法为:先求出总任务为320×9=2880(个),再求出实际每天生产

的个数为2880÷8=360(个),最后求出实际每天比原计划每天多生产的个数为36

0-320=40(个)。在学生学习了常规的解法之后,我引导学生:“换个角度思考,你

能找出更简便的方法吗?”学生很快接受挑战,重新分析题目,认真思考,并讨论交流后,得

出:原计划9天完成的任务,现在只需要8天可以完成,即提前1天完成任务。这一天的生产

任务320个应该分配在实际的8天内,所以平均每天要多完成玩具的个数为320÷8=4

0(个)。

学生挑战成功后,顿时信心十足,跃跃欲试运用多种解法解题,于是,我趁机给出另一练

习题:小明原计划20天生产320个零件,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25%,实际几天可以

完成生产任务?

这时,我先带领学生按照常规解法解题:320÷[320÷20×(1+25%)]=

16(天)。学生在学习常规解题方法后,对题目重新剖析,从另一个角度思考问题,经推理

得:工作总量是320个不变,工作效率与工作时间成反比例,假设原来的工作效率是“1”,

那么现在的工作效率是原来的(1+25%)=5/4,现在的工作时间是原来工作时间的1

÷5/4=4/5,因为原来需要20天完成,所以现在需要20×(1+25%)=16(天)。通过一

题多解的训练,学生的解题思路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活跃。之后,学生在解题时,养成了多种

角度去思考问题的习惯,增强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在教学中,针对一题多解的习题,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分析已知条件、问题的结构、图形的

变化规律和题目所给出的数据关系等信息,让学生洞察数量关系和结构关系,进行跳跃性思维,

缩减某些推理环节,增强直觉意识,达到提高直觉思维能力的目的。

二、善于联想,促进迁移

联想是直觉思维的一种常见思考方法,是以一定的知识、生活经验及技能为基础,让学生

对某些数学问题展开联想,并将思维迁移,找到更快捷、简便的解题方法。

例如,在教学中我给出的一道题:求下图(图1)中两圆阴影部分面积的差。

学生分析题目后,一时无计可施。于是,我引导学生展开联想,间接求出答案。学生得到

启发后,很快就依据“被减数、减数都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差不变”的道理,联想到:

(大圆阴影部分的面积+公共部分面积)-(小圆阴影部分的面积+公共部分面积)=大圆面

积-小圆面积,两圆阴影部分面积的差就是两圆面积的差。这时,我让学生重新画图,把处于

静止状态的两个圆进行“平移”(图2),使圆心重合,得到一个圆环,这个环形面积就是原

来图中阴影部分面积的差。

学生学会联想迁移的解题方法后,运用于其他题目中同样得心应手,能很快找到问题的答

案。如:小明的书比小东的书多12本,小明借出自己所有的书的3/4,小东借出自己所有的

书的2/3后,两人余下的书的本数相同,两人原来各有书多少本?

学生通过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联想到:小明书本数与小东书本

文档评论(0)

150****583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