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自我伤害行为的预防与干预对策.pdfVIP

中职生自我伤害行为的预防与干预对策.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职生自我伤害行为的预防与干预对策

摘要:中职生群体中存有一定比例的自我伤害行为现象,本文旨在探讨中职

生自我伤害行为的预防与干预对策。知其然应知其所以然,才能有的放矢,所以

同时也探讨了中职生发生自我伤害行为的影响因素,希望能够为中职校同行更为

合理专业地对中职生自我伤害行为的预防与干预对策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职生、自我伤害行为、预防与干预

前言

作为专职心理教师在中职校的工作实践中,有时会听到和遇到有自我伤害行

为的孩子。有一件事印象特别深刻:当时有个孩子在课堂上用小刀划自己的前臂,

边划边哭,前臂上留下一道道深深浅浅不致命但流血的口子,当班主任通知我到

现场的时候,接着学校领导也到了,大家在稳定孩子情绪的同时通知家长来接,

第二天,这个孩子就被劝退了,我能理解学校领导和班主任的行为,但是更为这

个可怜的孩子深感惋惜。在他们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导致其有勇气这么对待自己?

青春气息弥漫的偌大校园里有多少这样的孩子呢?他们或者是已经发生过自我伤

害行为或者是将要发生自我伤害行为。为什么会发生自我伤害行为?那一道道或

深或浅的伤痕似乎在哀怨地诉说着什么,我的心里不由自由地产生了某种波动。

觉得自己作为一名心理健康教师得为这些有自我伤害行为的可怜的孩子们做点什

么。于是我申请了相关课题,开始了我对于自我伤害的学习和了解之路。申请课

题那会国内对于自我伤害行为的非临床样本的研究还是比较少的,但是现在欣喜

地看见这两三年多了些起来,也出现了一些对于我们中职生群体的研究,说明我

们的同行都注意到并重视自我伤害行为这一现象。自我伤害行为简称自伤,是指

在没有明确自杀意愿的情形下,个体有意地、一次次地对自己的躯体组织结构进

行破坏损毁的一种行为,这种行为通常是在青春期出现并达到顶峰(Nock,2010;

江光荣等2011)。[1]美国康奈尔大学Bronfenbrenner中心科学家康奈尔自伤与

康复研究项目创立者和主任JanisWhitlock在2021年的报告中指出:回顾了

420个研究(n=160348)发现:数据合并后中国中学生自伤终身患病率的估计范

围为14.5%,数据合并后6-24个月患病率的估计范围为23.3%,而且男女性别相

差无几,初中和高中的比例没有显著差异,中国与国外的研究结果也没有显著差

异。JanisWhitlock指出自伤的常见形式是割伤、击打坚硬物体、拔头发,这与

我国许延礼、尹述山对中职生群体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类似。

一、中职生自我伤害行为的影响因素

自伤的影响因素具有复杂性,但历史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要探寻某一行

为的影响因素,无非是从内外部因素着手。笔者试着从内外部因素去梳理:内因

从中职生自身去寻找,外因从其赖以生存的社会、学校和家庭环境去剖析。

(一)中职生自身因素

国内外的研究者已达成共识的有: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的首发年龄集中在13、

14岁。其中一个影响因素是儿童期创伤的经历主要包括受虐待、受忽视、经历生

命中重要他人丧失或分离等会导致有些个体发生自伤,因为创伤的经历会给个体

带来负面的情感感受或者是麻木即没有情感感受,为了处理这种负面的或者麻木

的感受而采取自伤,另外一个影响因素是个体的易感性。个体易感性主要从三个

方面考虑:与个体自伤时状态有关的情绪管理障碍,与人格特质有关的冲动性人

格,和与生理作用有关的生物学因素。[2]发生自伤之前个体经验到高强度情绪,

由于情绪表达不能或者情绪调节困难导致自伤发生,这种情绪管理障碍可能跟早

期的消极经验有关。发生自伤具有冲动性特征,研究显示:在负向情绪来临时,

自伤组的冲动性明显高于一般对照组。被认为与自伤有关的生物学因素包括内

源性阿片肽、5-羟色胺、多巴胺能系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等,其中被认为

起关键作用的是内源性阿片肽,原因是它可能和自伤的一种病理性体验——无痛

感——密切相关。[2]此外,个体的信念会对自伤行为产生影响,我国的周露研

究发现:互惠性孝道信念对自我伤害行为具有一定的影响,且这种影响是通过焦

虑和体验回避共同作用形成的。[1]近年来,西方学者试图从人格和认知特征上

这一深层原因上去解释自伤行为的产生。

(二)家庭对中职生自我伤害行为的影响

家庭是个体成长的基本单位,研究表明家庭结构对自伤行为有显著影响,重

组家庭和单亲家庭的自伤行为显著高于其它家庭结构。亲子依恋是青少年自伤行

为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安全的亲子

文档评论(0)

134****76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