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PAGE
PAGE10
普通砼配合比设计﹑试配与确定
一、普通砼配合比设计
1、计算试配强度f
cu,o
f ≥f +1.645σ
cu,o cu,k
其中:f 为砼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
cu,k
o为砼强度标准差。代表砼强度的稳定性,由生产控制水平决定。砼强度的分布状态服从正态分布(如图1所示)。σ位于正态分布曲线的反弯点上。
μ+1.645σ代表砼强度保证率为95%。
以下均以C30砼为例进行计算。f =30+1.645×5=38.225(Mpa)
cu,o
注:σ的取值在无统计资料可参考时,可按下表选取。
砼强度等级
砼强度等级
σ
C25
4
C25≥CC35
5
≥C35
6
图1 :强度正态分布曲线
注: f(x)―强度频率。正态分布曲线与x轴所包围的面积
即为保证率。∫+?f(x)dx=1(即强度保证率为100%)。
-?
?μ+σ,μ+1.645σ,μ+2σ代表的保证率分别为
84.1%,95%,97.7%。
?σ值越大,强度离散性越大,平均强度出现的频率越小,曲线越平缓。反之,σ值越小,强度的离散性越小,平均强度出现的频率越大,曲线越陡峭。
2、计算水灰比W/C
水灰比计算是以鲍罗米公式为依据进行的。包罗米公式的核心是:在一定区域内,砼强度与灰水比成正比例关系。进行配合比设计时,将鲍罗米公式表示为:
f=Af(C/W-B)该公式展开后为:f=AfC/W-ABf相当
cu,oce cu,oce ce
于直线方程:Y=aX+b (其中:a=Af ,b=-Abf )
ce ce
图2:砼强度―灰水比关系曲线
由该公式导出: C/W=(f +ABf )/Af
cu,o ce ce
配合比设计时习惯使用水灰比,因此将上式变为:
W/C=Af /(f +ABf )
ce cu,o ce
其中:A、B为回归系数,与粗集料品种有关。粗集料为碎石时:A=0.48 B=0.52
粗集料为卵石时:A=0.50 B=0.61
f 为水泥实际强度。f =?.f
ce ce c ce,k
f 为水泥强度标准值。
cu,k
?为水泥强度标准值的富余系数,该值应按实际
c
统计资料确定。无统计资料时可取1.13。对于C30碎卵石砼(用P.O.525水泥配制):
W/C=0.50?1.13?52.5/(38.225+0.50?0.61?1.13?52.5)=0.53
3、选择用水量m
w0
根据JGJ/T55设计规程选取。取m =190kg/m3
w0
4、确定水泥用量m
c0
m =m /(W/C)=190/0.53=358(kg/m3)。
c0 w0
5、选择砂率?
s
根据JGJ/T55设计规程选取。取?=35%。
s
最佳砂率及其确定方法:砼的和易性达到最佳时的砂率即为最佳砂率。最佳砂率是通过试验确定的。试验时是以2%的砂率为间隔进行试拌,根据试拌结果作出坍落度―砂率曲线,曲线顶点所对应的砂率值即为最佳砂率(如图3)。
图3:坍落度―砂率曲线
6、确定砂石用量m 、m
s0 g0
设计配合比时如果采用假定容重法,则:m +m +m +m =m
w0 c0 s0 g0 cp
其中:m
cp
为假定容重,一般可取2350kg/m3~2450kg/m3。
对于C30不加粉煤灰的砼,取m
cp
=2420kg/m3
m +m =m -(m +m )=2420-(190+358)=1872(kg/m3)
s0 g0 cp w0 c0
m =1872 35%=655(kg/m3)
s0
m =1872-655=1217(kg/m3)
g0
通过以上设计,基准配合比确定为(kg/m3):
W
W
190
C
358
S
655
G
1217
7、试拌
用基准配合比进行试拌,通过试拌检查砼的和易性。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进行调整。
8、试配
试配应以不少于三个水灰比进行,水灰比间隔宜为0.05。
水灰
比
砂率
(%)
W
(kg/m3)
C
(kg/m3)
S
(kg/m3)
G
kg/m3)
28d强度
(Mpa)
0.63
37
190
302
706
1202
27.5
0.58
36
190
328
681
1211
31.7
0.53
35
190
358
655
1217
39.6
0.48
34
185
385
632
1228
42.1
0.43
33
185
430
602
1223
50.2
9、确定配合比
试配的目的:在特定的原材料及特定的试验环境和试验条件下,通过合理的配合比设计,经试验找出灰水比与强度的关系,然后根据这一关系确定砼配合比。
对上述试配结果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