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红烛+》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2.2《红烛+》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红烛/闻一多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学生通过学习《红烛》,能够理解和掌握现代诗歌的语言特点,包括词汇的丰富性、句式的节奏感和象征手法的运用。这有助于学生在自己的写作和表达中,更加熟练地运用语言,提升语言建构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红烛》作为五四运动时期的文化产物,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精神追求。学生在学习这首诗歌时,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近现代文化的发展脉络,认识到闻一多在文化传承中的角色,从而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理解。

思维发展与提升:《红烛》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主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通过分析和解读诗歌,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促进思维品质的提升。

审美鉴赏与创造:诗歌《红烛》的美学价值丰富,学生在鉴赏诗歌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审美情趣,学会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通过诗歌的学习,学生可以尝试自己创作,从而提高审美创造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学习诗中的比喻、拟人、象征的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能够通过阅读诗歌理解诗人献身祖国、甘愿自我牺牲的爱国精神。

教学方法:

学生讨论法、PPT演示法。

语言品读法:诵读法、点拨法。

点拨法:抓关键核心意象“红烛”,了解情感结构,进而深化主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通过与李商隐的“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诗句进行对比,引发学生思考。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通过一首现代诗和一首古代诗的对比,来探讨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首先,请大家回忆一下李商隐的著名诗句:“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出自他的《无题》,用蜡烛燃烧至尽的意象,比喻了人生的无常和情感的消逝,充满了凄美的意境。那么,同样是关于蜡烛的诗句,闻一多的《红烛》又是如何表达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比较和思考。

请大家先朗读李商隐的这句诗,感受一下蜡烛在诗句中的象征意义。然后,我们再来阅读闻一多的《红烛》,看看同样是蜡烛,在这首现代诗中,它又被赋予了怎样的新意和深意。

通过这种对比,我们希望同学们能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两位诗人笔下的蜡烛意象有何不同?

这些不同的意象背后,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和思想?

同样的自然物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为何会有不同的文学表现?

现在,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始今天的诗歌学习之旅。

二、知人论世:

了解作者闻一多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尤其是他的留学经历和对祖国的深厚情感。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字友三,是著名的学者、新月派代表诗人,以及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民主战士。他生于湖北浠水的书香门第,自幼酷爱古典诗词和美术。1912年,闻一多考入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后赴美留学,专攻美术,并在留学期间对文学,尤其是诗歌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在美留学期间,闻一多深受意象派诗歌的影响,并开始与美国意象派诗人交往。1922年,他赴美留学,并在芝加哥美术学院、科罗拉多大学和纽约艺术学院学习。留学期间,他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诗集《红烛》,其中融合了反帝爱国的主题和唯美主义的形式。1925年,他回国后,曾任教于北京艺术专科学校,并从事编辑工作。

闻一多的诗歌作品深受中外读者的喜爱,其代表作《七子之歌》是在留学美国期间创作的组诗,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深厚情感和对归国的渴望。《七子之歌》中的歌词,如“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跨越了近百年,仍然闪耀着爱国情怀。

除了诗歌,闻一多还涉猎美术、戏剧等领域,并在古典文学研究方面成就非凡。他在清华大学任教期间,深受学生喜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播贡献巨大。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因参与民主运动而被暗杀,英勇牺牲。

闻一多的一生犹如红烛,短暂而光辉,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对民主和自由的追求,以及他在文学、艺术领域的成就,至今仍为人们所怀念和学习

三、写作背景:

《红烛》是在1925年创作的,这是五四运动之后的一个社会动荡时期。1922年,闻一多赴美留学,学成归来后,他目睹了社会的黑暗混乱、军阀混战和百姓的疾苦。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当时的心境,以及他呼吁诗人站起来的愿望。诗中,红烛象征着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特性,诗人以此来表达他的思想和情感

四、课堂探究:

(一)诗歌内容的理解:

通过诵读和梳理,学生能够把握诗歌的内容和结构。教学设计中强调了对诗歌语言的品味和对意象的把握,以及理解诗人通过红烛这一意象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1、诵读诗歌:通过多次诵读,学生可以熟悉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感受诗歌的音乐性。

2、梳理内容:在诵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逐句或逐段地分析诗歌内容,理解每句或每段的意思,以及它们在整体结构中的作用。

3、品味语言:教师可以挑选出诗中的关键词汇或句子,让学生仔细品味这些词汇或句子的内涵和美感,如“红烛”这一核心意象。

(1)关键词汇挑选:

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找出诗中的关键词汇,如“红烛”、“燃烧”、“流泪”等。让学生思考这些词汇在诗中的出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dwangji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