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问题研究 如何让城市不再“看海” -教学设计.docx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问题研究 如何让城市不再“看海” -教学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地理

年级

高一

学期

秋季

课题

问题研究如何让城市不再“看海”

教科书

书名:普通高中教科书地理必修第一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校园内涝的成因,会用水循环知识解释植被、土壤等要素与内涝的关系,提高综合思维能力。

2.运用雨水花园、海绵城市图文资料,探索利用土壤的功能减轻城市内涝所采取的措施,体会人类社会要更好地发展必须尊重自然规律。

3.通过实地调查等活动,了解土壤的蓄水功能对解决城市内涝的重要作用,增强对地理原理实践应用和迁移的能力。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校园内涝的成因,会用水循环原理解释植被、土壤等要素与内涝的关系,提高综合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

能从校园迁移到城市,及至全国城市内涝的治理,从区域的角度探讨城市可持续建设模式。

学情分析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熟悉了大气、水、地貌、植被与土壤自然地理环境要素,此节内容设计了一个需要综合各要素看问题的研究任务。

本任务主题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选取学生熟悉的校园内涝为切入点创设情境,了解内涝与土壤功能缺失相关。需要课前准备有:水循环、土壤蓄水功能和地面硬化。水循环在第三章已学,现可补充教材资料1和地面硬化内容。

本课是“去知识点”的设计,学生能较快进入真实情境,但因教学内容综合了前几章的内容,对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对城市内涝问题,学生易把重点放在城市排水设施建设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回归到地理学科,从城市地面硬化角度,根据地理原理探讨解决。

教学策略

本课采用情境教学。选取学生的校园内涝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能结合水循环、植被、土壤等要素分析内涝成因,并借鉴雨水花园来解决校园内涝问题。接着,把尺度放大,引导学生聚焦城市内涝,并在雨水花园的基础上结合资料3海绵城市寻求解决办法。最后把目光放至全国,什么自然条件下的城市宜建设海绵城市。整个问题探究的过程由点到面,从小尺度过渡到大尺度,让学生关注活中的地理,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并树立城市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任务]

用示意图结合水循环知识绘制此次内涝的形成过程

根据学生绘图情况作引导,回顾水循环相关知识

受西南季风和低涡切变影响,2020年5月20日中午到21日早晨,广州市普遍出现了暴雨局部大暴雨。广州多地出现内涝。请用示意图结合水循环知识绘制此次内涝的形成过程。

本任务既回顾了第三章水循环相关知识,为这节课的研究建立基础,又创设了研究情境。

[情境创设]

展示某次强降雨前后广州某校园照片。

[现实问题

[现实问题]校园内涝

[探究任务一]内涝与土壤功能缺失的关系

[探究任务二]防校园内涝:借鉴雨水花园

探索我国解决城市“看海”问题的现实困扰和应对措施

[探究任务三]防城市内涝:海绵城市

学生思考:校园内涝给我们学习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为什么强降雨后校园内某处会形成内涝?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控制雨洪?不仅仅是我们校园,强降雨后,小区、上学路上随时可见内涝区,我们又能怎么办?除了我们生活的城市,全国一些城市每逢雨季都有内涝问题,在城市就可“看海”。如何让城市不再“看海”?

选取学生熟悉的校园内涝为切入点创设情境,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探究任务一:

校园内涝与土壤蓄水功能缺失的关系

资料1:土壤截留的降水越多,降水通过它流到河流所需要的时间就越长,消减了洪峰,因此降低了洪灾的风险。1米厚的多孔隙土壤能截留300毫米的降水量。

资料2:路面硬化,是指铺设的水泥、柏油等不透水的道路。

图1(数据来源:广州市气象局)

图1

(数据来源:广州市气象局)

图2

(数据来源:广州市气象局)

图片出自:广州天气

一是将情境内容概念化。从情境从抽出学科知识:土壤功能,水循环。二是重视知识巩固,它是知识拓展的基础。在学生思考前利用课前任务单——用示意图结合水循环知识绘制此次内涝的形成过程和复习土壤蓄水功能,以便探讨城市下垫面对土壤蓄水功能的影响。

问题分析指引:

思考1-1:校园土地表面被硬化影响水循环所有环节。最突出主要影响环节是下渗。硬化后的地表显著影响下渗,加上地势低洼,导致地表径流在低洼处蓄积形成内涝。

思考1-2:结合广州气候、地形等自然环境特点进行分析。一是用资料1数据“1米厚的多孔隙土壤能截留300毫米的降水量。”超过了2020年5月20日-5月21日广州市特大暴雨过程全市面雨量“101mm”,土壤对蓄积雨水和减轻洪涝灾害有重要作用。二是图1显示广州年均降水量丰富,但降水和年际变化大,图2显示广州季节变化大,需要土壤对降水的蓄积调节作用。三是内涝区是广州市区内比较低洼地带,但广州整体位于珠江三角洲,土层较厚,有较强蓄水能力。

思考1-1:校园土地表面被硬化,改变了水循环的哪些环节?

(结合课前

文档评论(0)

K12教育资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2月03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