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网络建模.doc

  1.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复杂网络的统计描述

实际网络都兼有确定和随机这两大特征,确定性的法则或特征通常隐藏在统计涨落之中,因此,对复杂网络各种性质的统计描述十分重要。虽然目前提出的大多数网络统计性质仅描述网络的拓扑性质,但是由于网络节点的连边表示它们形形色色的相互作用,所以这种统计描述也包含动力学的成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具备几百年的图论研究基础,又经过98年以来飞快的新进展,已经建议过的网络统计性质很多,受到相当重视的也有几十种。一般人都没有看过所有建议网络统计性质的论文。所幸考斯塔(Costa)等人2007年初在AdvancesinPhysics上发表了一篇相当全面、又有合适选择的综述文章[1]。本章主要参考这篇文献,对最重要的网络统计性质作简要的介绍。请注意我们只讨论无向图。

6.1平均距离、谐平均距离、效率与脆弱性

在本节中我们将集中介绍描述节点之间相隔远近的统计性质。

6.1.1测地线

测地线定义为两个节点(i,j)之间边数最少的一条道路。

测地线的边数就称为i,j之间的距离。

如果考虑边权,对于所谓的“相异权”,即两点之间的边权越大,它们的“亲密程度”越小的权,例如地理距离、旅行时间、道路造价等,测地线长应该定义为两个节点(i,j)之间各边权和(,其中l表示道路L上的一条边,wl表示它的边权),距离应该定义为测地线长最小的一条道路;对于所谓的“相似权”,即两点之间的边权越大,它们的“亲密程度“越大的权,例如车次、航班等,测地线长应该定义为两个节点(i,j)之间各边权倒数之和的倒数()。

6.1.2平均距离

平均距离定义为网络中所有节点对之间测地线长的平均值,。

这个定义容易按照上述的考虑边权规定推广到含边权的情况。

6.1.3效率

效率定义为,即两个节点之间测地线长倒数之和的平均值,表示网络平均交通的容易程度。

对含边权情况,上式中的应该代之以前面定义的。在一条道路上的各边可能有些包含相似权,有些包含相异权的情况,应该按照类似于电阻串、并联的方法计算。

6.1.4谐平均距离

定义的一个问题是:如果网络是一个不连通图(这样的实际网络很多,例如演员合作网络和科研合著网络都是高度不连通的),则不连通的节点对会使这个定义式发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定义谐平均距离为:。

6.1.5脆弱性

一个节点i的脆弱性定义为:,其中为从网络中去掉节点i之后的网络效率。整个网络的脆弱性定义为:,即脆弱性最大节点的脆弱性。

本节的这些定义对于描述实际的传输(物质、信息、能量等)网络有非常大的意义。如何仅仅依赖局部信息搜索含权的最短路径(距离)、考虑堵塞时如何搜索最佳路径、如何搜索敌方网络的脆弱性最大节点以及如何保护、隐藏我方网络的脆弱性最大节点等都始终是重要的实际问题。

6.2集群系数、圈系数、富人集团系数、集团度

在本节中我们将集中介绍描述环和完全图的统计性质。

6.2.1集群系数(三环或者三完全图的统计描述)

集群系数描述网络中节点的邻点之间也互为邻点的比例,也就是小集团结构的完美程度。

网络的集群系数可记为:,其中,表示网络中三角形(三环或者三完全图)的总数,,表示网络中“三元组”(即缺少一边的三角形)的总数,表示网络邻接矩阵的矩阵元。目前大多数人认为网络的统计性质用邻接矩阵表示是最好选择,既清晰、准确,又便于规范地编程序。

一个节点的集群系数可以定义为:,注:此定义是错的,分子上没有3。其中,表示网络中包含节点i的三角形的总数,,表示网络中包含节点i的“三元组”的总数。

一个节点的集群系数也可以记为:,其中表示节点i的邻点之间的连边数,表示节点i的度,定义为节点i的邻边数。

则网络的集群系数也可记为:。

如果考虑边权,一个节点的集群系数可以定义为:,其中表示两个节点(i,j)之间边上的边权,表示节点i的点强度,定义为,即节点i的邻边边权之和。

含边权节点的集群系数也可以另外定义为:,其中。

6.2.2

定义:,其中是度为k的所有节点集群系数的平均值,是节点i的集群系数,。

如果,很多人认为这个规律可以说明网络存在“层次结构”,即网络可以划分为明显的一个一个层次。也可以说网络节点聚合成许多小群体,而这些小群体又在某一个层次上聚合成较大的群体,如此形成一个个分层次的群体结构(对于所谓群体和层次的严格定义我们还要在本章后面讨论)。称为“层次指数”。这种思想来源于芮瓦兹(Ravasz)和巴拉巴斯(Baraba′si)在2003年发表的一篇论文[2],他们在论文中建议了一个规则分形结构的网络模型,证明了当规则形状的小群体按照确定法则分层次地连接起来构成网络时,就可以保持幂函数的度分布,以及上述的集群系数与度的幂函数关系。如果研究原来的BA无标度网络模型

文档评论(0)

祝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