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章潢《游石钟山记》与俞樾《春在堂笔记》(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VIP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章潢《游石钟山记》与俞樾《春在堂笔记》(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2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章潢《游石钟山记》与俞樾《春在堂笔记》

(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今年秋七月既望,因督学至其邑,偕老人高嵩等诣北钟山。山皆大石,侧立于江滨,高可千余丈。左有观音阁,阁有小轩,适临钟石之上。老人与寺僧宏综指予曰:此北钟山也,山以是名。乃由阁后履崭岩,触荆榛,蛇行而上。有亭曰“白云”,盖顶也,仅可容二三人。凭阑一望,小孤、五老、香炉、二祖、五祖诸峰,如拱如抱,皆屏列于左右,江水南来而清,湖水西出而浊,或汇于此而后朝宗于海。灏瀚汪洋无际,远涵天碧,近漾岚光。悠然之景,可以游览得,而不可以笔舌状。

九江复回与进士梅君愈及老人乘舟至其处风怒浪急舟不能舣。乃上阁之小轩,聆之,诚噌吆如洪钟,然余石无此声。郦元之记,苏公之辨,良足以破千古之疑矣。次日,诣南钟山,山下亦有观音阁,临大江。左右石壁如北钟山,其景则不如,右石中缺十余丈。老人寺僧曰,此南钟石也。苏公有记刻其上。正统十四年己已,石裂而仆于水,形迹尚新。详察南北诸石,下俱穴窍,风水搏之,皆能有声,何独此石以钟名?盖诸石负土而侧立,下虚而背实,故其音浊。惟此石突然于水中,中空而下虚,故其音如洪钟焉。李渤乃欲以斧斤考击而辨其清浊,则疏矣。然疑苏公当时所游乃港口,稍南之景,方有石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者。杨次山所谓“真山从作假山看”者,正此谓也。且遇恐即回,南钟山恐未到也,故其景不见称于文。

(节选自章潢《游石钟山记》)

材料二:

东坡《石钟山记》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至今游石钟山者,皆以坡语为然。余亲家翁彭雪琴侍郎……驻江西最久,语余云:“湖口县钟山有二,一在城西,滨鄱阳湖,曰上钟山;一在城东,临大江,曰下钟山,下钟山即东坡作记处。然东坡谓山石与风水相吞吐,有声如乐作,此恐不然。天下水中之山多矣。凡有罅隙,风水相遭,皆有噌呔镗鞯之声,何独兹山为然乎?余居湖口久,每冬日水落,则山下有洞门出焉。入之其中,透漏玲珑,乳石如天花散漫,垂垂欲落。途径蜿蜒如龙,峭壁上皆枯蛤黏着,俨然鳞甲。洞中宽敞,左右旁通,可容千人。最上层则昏黑不可辨。烛而登,其地平坦,气亦温和,蝙蝠大如扇,夜明砂积尺许。旁又有小洞,蛇行而入,复宽广,可容三人坐。壁上镌‘丹房’二字,且多小诗,语皆可喜。如云:‘我来醉卧三千年,且喜人世无人识。’又云:‘小憩千年人不识,桃花春涨洞门关。’无年代姓名,不知何人所作也。盖全山皆空,如钟覆地,故得钟名。上钟山亦中空。此两山皆当以形论,不当以声论。东坡当日,犹过其门而未入其室也。”

(节选自俞樾《春在堂笔记》卷七)

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九江A复回B与进士C梅君愈及老人D乘舟E至其处F风怒浪急G舟不能舰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山以是名”的“以”与《赤壁赋》中“举匏樽以相属”的“以”用法相同。

B.“蛇”意为“像蛇一样”,与《荀子·劝学》中“蛇鳝之穴”的“蛇”意义不同.

C.“何”意为“为什么”,与《齐桓晋文之事》中“何由知吾可也”的“何”用法不同.

D.“烛”意为“点亮蜡烛”,与《登泰山记》中“明烛天南”的“烛”意义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章潢等人游览北钟山时,发现北钟山立在江边,在山的左右两面有观音阁和小轩等建筑,这些建筑都在钟石之上。

B.在章潢看来,北钟山风景秀丽,能看到远山碧水,风景独佳而不可以用文字描写,南钟山风景稍逊北钟山。

C.彭雪琴认为石钟山有两座山,分别在城西和城东,被称为上钟山和下钟山,而下钟山才是苏轼写《石钟山记》的地方.

D.彭雪琴在冬天发现了石钟山下有一个山洞.洞中有很多钟乳石,道路蜿蜒,人迹罕至,还发现了枯蛤、蝙蝠等动物.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李渤乃欲以斧斤考击而辨其清浊,则疏矣。(4分)

译文:

(2)然东坡谓山石与风水相吞吐,有声如乐作,此恐不然。(4分)

译文:

14.关于石钟山的得名缘由,两则材料有不同的看法,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3分)

【答案解析】

10.BFG

11.A(A第一个“以”为介词“因”,第二个“以”为连词“来”,用法不同;B第一个“蛇”名词做状语,第二个“蛇”为名词,意义不同;C第一个“何”译为“为什么”,第二个“何”译为“什么”,为疑问代词,用法不同)

12.A(观音阁和小轩等建筑都在山的左面,屏列左右的是山峰而不是建筑)

13.(1)李渤竟然想用斧头敲打石头来辨别石钟山声音清澈或浑浊的原因,就浅陋了。(乃、以、疏三处翻译正确各1分,文意正确给1分,共4分)

(2)但是苏轼说山石与风水相吞吐,发出的声音像音乐演奏,这个恐怕不是这样。(然、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hlyc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