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模态视频语篇分析的大学生跨文化敏感度培养研究.docx

基于多模态视频语篇分析的大学生跨文化敏感度培养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基于多模态视频语篇分析的大学生跨文化敏感度培养研究

?

?

摘要:本研究在调查大学生跨文化交际敏感度的基础上,通过对精品文化视频采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的教学方法进行两学期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得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敏感度五因素均有显著提高;后测实验中交际参与度和交际专注度呈现出负相关,说明频繁的分析和练习降低了学生的交际专注度;学生普遍认为掌握分析文化的理论框架对提高自身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最有效。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敏感度;多模态话语分析;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也成为各国进行贸易时不可或缺的方式。因此,现代化的外语人才除了要具备过硬的语言应用能力,更要具有相应的跨文化沟通能力。最新版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也指出大学英语教学要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而后者指的就是进行跨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由跨文化意识、跨文化技巧和跨文化敏感度组成,其中跨文化敏感度是影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核心因素(ChenStarosta,1997,1998,2000)。

Chen和Starosta认为跨文化敏感是“人激发自己理解、欣赏并且接受文化差异的主观意愿”(ChenStarosta,2000)。国外对跨文化交际敏感度的研究起步较早。Bronfenbrener,Harding和Gallwey等(1986)最早提出了敏感度这一概念,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是Chen和Starosta,他们不仅界定了跨文交际的三个层面,还开发出了跨文化敏感度问卷,该问卷的有效性、可靠性和跨文化适用性均已得到验证(Fritzetal2002,2005)。国内对于跨文化敏感研究起步于2000年后,从2010年开始实证研究增多。笔者以“跨文化敏感”为关键词对中国知网CNKI中2010-2017年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进行搜索,得到题目中含有主题词的论文187篇,其中实证研究占到了80%。但多集中在对不同人群的跨文化敏感度的测量上。如马黎(2017)对高等农业院校的大学生进行了跨文化敏感度的调查和分析;李燕(2015)对北京市大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进行了调查;邵思源等(2011)对高中英语教师进行了跨文化敏感度的实证调查。国内也有部分学者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不同因素对跨文化敏感度的影响程度。吴建设等(2017)分析了短期出国留学和语言熟练程度对跨文化敏感性的影响;彭世勇(2006)分析了国籍和职业对跨文化敏感度的影响。

虽然国内对于跨文化敏感的实证研究在逐年增多,但对于如何增强交流者跨文化敏感的研究却很少。孙有中(2017)在谈到如何提高大学生跨文化能力中曾指出:“把具体文化知识的学习和一般文化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通过跨文化交际的具体案例来理解跨文化交际的一般原理,通过跨文化交际的一般原理来剖析跨文化交际的具体案例”。鉴于此,笔者在对大学生跨文化敏感度实证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从多模态话语分析角度由具体案例出发到一般原理的理解再剖析具体案例的模式,对提高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敏感度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本研究的目的是在了解大学生跨文化交际敏感度内部5因素之间关系的基础上,以多模态语篇分析为教学手段分析增强大学生跨文化敏感度的实际教学方法,以期给跨文化交际教学以理论参考和实际借鉴。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本研究以中国某高校非英语专业60名大一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多模态视频话语分析法,在了解学生跨文化敏感度5因素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利用多模态视频话语分析的教学方法分析其能否影响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具体研究问题如下:

问题一:大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现状如何?

问题二:多模态视频话语分析的教学方法是否能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与跨文化敏感度5因素间存在何种相关?

(二)研究对象

Nokelainen和Tirri(2009)研究发现,語言能力对跨文化敏感度有显著的影响。因此,本研究中的研究对象为英语水平无明显差异的2016级A级班的60名学生。分级测试在新生入学时进行,试卷由本校老师完成,经语言测试专业老师进行了校对,具有较高的信度。60名学生中男性15名,女性45名,年龄在18-19岁之间,分别来自中文、化学、经管、生物专业。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中所用的调查问卷为Chen和Starosta于2000年开发的跨文化敏感度量表,主要包含交际参与度、差异认同感、交际信心、交际愉悦感和交际专注度5个因素。量表有中文和英文版,各包含24个问题,满分120分,分数越高说明被试者的跨文化敏感越高。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本研究采用的中文量表。

话语在社会认知的建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Foueault,2002),各种社会话语实践又体现出了不同的文化(胡

文档评论(0)

134****850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