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
低碳模式下的公路运输发展研究
?
?
关键词:低碳模式;公路运输;发展;策略
一、以低碳运输为导向而发展的思维模式
公路运输部门的节能减碳议题,本质上属于低碳运输范畴。依据维基百科(Wikipedia)的定义,对环境冲击较轻微的可持续运输方式就是低碳运输,包括使用人力与兽力、低碳燃料及再生能源为动力来源的车辆。维基百科是以使用的能源种类来定义低碳运输,实际上能够降低运输活动对环境冲击的方式相当多元,从大方向来看,包括降低运输系统的能源密集度(energyintensity)、使用替代能源与减少运量均可降低运输系统的排放量(包括二氧化碳与空气污染物)。进一步细分,运输系统的能源密集度与运输工具组成和运输工具的能源密集度有关。其中,运输工具的能源密集度由乘(承)载率和运输工具能源效率决定,而运输工具能源效率取决于车辆技术和交通状况。运量则是取决于旅次数量和旅次长度。
由此观之,维基百科对低碳运输的定义比较狭义。本文采用更为广义的定义,在满足社会经济活动的前提下,凡是有助于运输系统朝向二氧化碳与空气污染物排放减量的方向发展的措施,均可纳入低碳运输的范畴。因此,低碳运输是相对性与系统性的概念:相对性指的是比现况更符合环保的措施都值得纳入考虑,不必过度争论最合适的指标门坎值;系统性指的是更广泛且周延的思考各种改善措施,并非局限于只考虑运输工具所使用的能源。
二、以低碳运输为导向而发展的社会创新与技术创新策略
以低碳运输为导向而发展的思维模式可归纳为技术创新与社会创新两大策略:替代能源与车辆技术的研发属于技术创新策略;为调适气候变迁而改变运输行为属于社会创新策略。技术创新策略往往连结绿色能源产业,只要市场机制健全,或者政府提供足够的经济诱因,从业者在有利可图的环境下,无不全力以赴,为自己和社会共创双赢。社会创新策略尝试改变民众的行为,主要包括旅次型态的改变、使用运输工具习惯的改变及使用替代能源。社会创新策略在创造新的生活型态,进而改变民众的行为。由于观念的改变需要长时间的教育、倡导与推广,不仅民众不易配合,主政者也多因政治利益的考虑而踌躇不前。
社会变迁会影响运输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然而,过去一段长时间以来,运输系统正与可持续发展背道而驰。因此,低碳运输策略不仅是要结合技术创新与社会创新,同时也要有长期的规划构想。为建构省能的都市运输系统,改变都市结构来营造新的生活型态是长期有效的策略。本文尝试提出以土地使用规划的手法来创造低碳运输环境,同时说明如何结合社会创新与技术创新策略,引导运输系统朝向节能减碳的方向发展。
低碳运输导向的生活型态具有多元化的节能减碳效果,从最根本谈起,运输活动是因社会经济活动的需要而衍生出来,在满足社会经济活动的前提下,如果能减少旅次需求量,或者建构一个能在地上班、上学、在地生产与在地消费的生活环境,达到旅次长度缩减的效果,即可促进运输系统朝向节能减碳的长期目标发展。从运输工具使用的观点,如果民众尽量使用高效率的大众运输系统及不耗能源的非机动运输工具(主要是步行与骑自行车),替代能源使用效率低的汽车,同时若能提升汽、机车的能源使用效率,当然可以降低运输系统的能源消耗量与空污排放量。从能源使用的观点,工业革命以来,化石能源(fossilenergy)被大量开采与使用,造成空污排放与温室效应等环境破坏事实,因此寻求绿色能源的开发与应用,是运输系统摆脱对化石能源依赖,进而促进减碳的长期解决之道。低碳运输的生活型态不只是有助于对环境友善,同时也因为减少机动车辆(主要是汽车)的使用,可有效降低交通肇事的严重性;以及增加非机动运输工具的使用,也促进小区居民互动的机会,相信低碳运输导向的生活型态有助于提升运输系统的可持续性。
三、低碳模式的公路运输的具体发展策略
(一)完善土地使用规划
营造低碳运输导向的生活型态,长期而言有赖于低碳运输理念落实于土地使用规划,主要规划内容包括:
1.土地机能与规模
土地使用分区决定产业活动类型,包括一、二、三级产业,当然也含括绿色能源产业。土地使用规模则决定产业发展聚落的样态。集中化的都市型发展样态往往造就超大型都市,如日本东京、法国巴黎等都市,聚集人口数动辄数百万,甚至超过一千万人。从交通的观点,大都市往往形成较长的旅次长度,且容易产生拥塞的交通节点与节线,不利运输系统追求节能减碳。反观瑞士的都市发展样态,最大都市苏黎士(Zurich)的人口数不到40万,发展的大众运输系统系以平面轻轨和公交车为主轴,成本比高架或地下的捷运系统相对低廉,且非机动运输工具的使用普及,堪称低碳运输生活型态的典范。
2.交通运输计划
交通运输与土地使用具有密不可分的连动关系,因此交通运输计划往往成为土地使用规划优先布局的公共设施计划。以人为本的交通运输计划强调可及性(accessibility)重于机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