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学校课程标准建设与管理的暂行规定
课程标准是实施课程教学的重要依据,课程标准建设是教学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为加强课程标准建设与管理,特制定如下规定:
一、编制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工作为本位的职业教育理念,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创新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内容为重点,准确把握课程定位,科学制定课程标准,整体优化教学过程,充分发挥课程标准对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支撑作用,促进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全面发展。
二、编制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
1.系统性原则。既要着眼学生职业发展,又要契合学生的学习基础,确立素质、能力和知识“三位一体”课程教学目标,统筹安排课程教学内容、组织实施和教学评价等环节,科学分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时间,努力实现课程教学的最优化设计。
2.发展性原则。紧跟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充分体现课程改革成果,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3.实用性原则。课程内容必须符合企业相应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与国家(行业)职业标准相结合,反映本课程对学生素质、能力和知识等专业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体现本课程教学目标的针对性、教学内容的导向性和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4.个性化原则。以学生为本,体现统一要求和个性发展相结合的原则,鼓励学生适应自身基础和智能特点发展个性。课程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基础课程要组织分级教学,给学生以更大的选择性。
5.规范性原则。文字表达准确,简明扼要,层次清晰,逻辑严密,名词术语规范,结构合理,文本内容符合课程目标,文本格式符合国家有关技术规范要求。
三、编制课程标准的依据
1.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标准)中本课程任务,确定课程的性质、定位和目标要求。
2.依据职业分析与教学分析,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出发点,找准职业岗位的工种、工序、工艺、规范等技术核心能力;通过教学分析,确定本课程标准内容和评价建议。
3.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推行课程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的评价办法。
四、编制课程标准的程序
1.专题调研。根据本专业所覆盖的职业岗位群,选择若干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企业,开展行业企业岗位工种、工序、工作任务、项目技术所需的职业素质、技术知识和专业技能等调研,形成课程职业分析与教学分析资料。
2.编写初稿。在研读教学文件资料和进行本课程职业分析与教学分析基础上,把职业分析和教学任务转化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内容,编写课程标准初稿。
3.专题研讨。邀请行业企业人员和有关专业教师对课程标准初稿进行讨论、修改,形成课程标准送审稿(附课程职业分析与教学分析表)。
4.专家审定。学校请有关专家对课程标准送审稿进行审定,并经主管院领导批准确定为试行性课程标准。
5.组织实施。按照试行性课程标准,配置教学资源,组织课程实施,系部要建立课程标准管理制度,及时收集、整理实施过程中的评价意见。
6.修订完善。根据实施评价和反馈的意见,对试行课程进行流动修改,不断提高课程标准质量及实施成效。
五、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
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基本信息、课程性质与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课程主要内容与要求、实施建议(教材编写与教学建议)、教学评价和教学资源建设等六个部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基本信息应包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课程代码、适用专业、学时学分等。
(二)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
1.课程性质
关键词:课程地位、性质、主要功能,与前后续课程的关系
应阐明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性质(必修、选修等)和主要功能(职业基本素质课程、职业基本技能课程、职业核心能力课程、职业拓展能力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对培养学习者什么能力、起什么作用,应达到何种资格证书的基本要求。具体要体现:课程要符合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要起主要支撑或明显的促进作用,要反映本课程与前、后续课程的衔接关系。
2.设计思路
关键词:课程开设依据、工学结合课程开发、课程内容选择标准、项目(载体)设计思路、内容编排顺序、学习程度用语说明、课时和学分等。
将教育教学改革基本理念与课程框架设计、内容确定以及课程实际有机结合起来,阐述课程总体设计原则,学习项目安排思路、项目来源,课程设置依据、课程内容结构、理论与实践的比例、参考课时确定的标准、学时分配与考核评价方法等内容,充分体现课程标准的先进性,反映创新之处。
要体现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理念,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