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研究.docx

广西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广西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研究

?

?

张洁夫范巧珍黄传

【摘要】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扶持,以及政府各级部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本文通过梳理文献资料、开展实地调查等形式,对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广西国家一级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进行研究,以期为广西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守护与发展提供现实可靠的理论依据,使保护与传承有史可依、有据可查。

【关键词】广西;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J60?????????A?????????1002-767X(2020)19-0227-03

【本文著录格式】张洁夫,范巧珍,黄传.广西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研究[J].北方音乐,2020,10(19):227-22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财富的承载体,主要依靠行为传承和口传心授得以延续和发展。随着全球经济和社会的日益发展,以及城镇化的不断加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不同程度上都受到了影响。如何保护和发展日渐稀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新的历史环境下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很多国家和社会组织,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和积极的支持,早在1950年,日本就颁布了首个文化遗产相关的综合法典《文化财保护法》;法国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成就更是蜚声世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关于发生武装冲突时保护文化财产的公约》(1954年)、《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72年)、《保护民间文化的建议》(1989年)、《保护民间创作的建议案》(1989年)、《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2001年)、《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首批2001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3年)[1]等文件,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了实质性的工作和贡献。截至2013年,中国成为世界上入选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最多的国家(37项),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扶持,以及政府各级部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更加可喜的成绩。

一、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广西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迄今为止,共编纂有10部中国民间文艺集成志书;形成了以南宁、桂林、柳州、河池为活动地点的“国际民歌艺术节”“山水旅游文化节”“奇石文化节”“铜鼓山歌艺术节”等一系列大型文化节庆活动;在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下,塑造了靖西县“绣球村”、灵川县江头村群众自办“博物馆”、融水县苗族芦笙队、阳朔县高田镇“民间雕刻”和福利镇“画扇”等一批民间保护利用的典型品牌[2]。

进入21世纪以来,广西实施了《广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确立了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试点项目(6个),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源普查,统计有“中国民间艺术之乡”19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8个、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7个。广西还建立了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展示基地(中心),建成了“1+10”民族文化生态保护网络格局,以广西民族博物馆为龙头,分布于广西各地的10个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生态博物馆相辅相成,为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和发展打开了更广阔的空间。

2011年,为了巩固非遗保护工作成果,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扩大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广西文化厅在各地文化部门、各有关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申报的基础上,组织多名专家撰写、出版广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研究和宣传出版工作[3]。

2012年,广西重新规范自治区级名录项目评审工作,通过课堂社会培训与学校培训相结合、技术手段与技能传承相结合、田野实地调查与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加强人才培训,规范保护传承工作;通过录音、摄像、摄影以及文字记录等影视记录手段,加强资料保存与研究,建立传承记忆工程试点;通过构建以国家级为重点,以自治区级为骨干,以市、县级为基础的梯级非遗保护名录体系,健全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体系及机制[4]。

2013年,广西“靖西县壮锦厂”获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铜鼓文化(河池)生态保护试验区”获批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壮剧艺术传承人闭克坚、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传承杨似玉获得“第二届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

2013年,中國-东盟文化论坛在南宁举行,联合国、中国及东盟各国的专家学者鉴赏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成果,分享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经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相关问题开展了研究。

2014年,历经6年筹建的广西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对外开放。共有历史文化、民风民俗、民族民间艺术、传统技艺、特色美食五大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建成与开放,进一步夯实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

文档评论(0)

186****792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