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第四版)第十三章.pptx

中国文化概论(第四版)第十三章.pptx

  1. 1、本文档共7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三章推本天元面意

——中国古代科技如果我们谈到中国的科学,那么我们迎面碰到的便是关于它教育

先进、历史悠久的显赫名声。假如我们深入一步,那么我们看到的是:科学极受尊重…

格尔

中食想对手西方科学家来说始终是个启迪的源泉。..我相信我们已经者向一个新的归纳,它将把强调实验及定量表述的西方传统和“自发的自组织世界”这一观点为中心的中国传统结合起来。

一普里高津

中国古代科技有过辉煌的历史,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一直居于世界前列,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指出:“中国在公元三世纪到十三世纪之间保持了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和知识水平。

纵观古代科技发展史,我们的祖先取得了斐然可观的成就,不仅有享誉世界的四大发明,而且在天文、数学、中医、农学及制造业等许多方面有过无数发现、创造和发明,为人类的文明进程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中国古代科技的整体观和方法论对现代科技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然而中国科技毕竟在现代大大落伍了。总结中国科技在现代发展迟滞的原因,对于我们仍然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大课题。

99

中国古代科技概观

中国古代的天文学起源很早。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典型的大陆性农业国家,古人通过测量日月星辰的变化规律来确定方

位、定四时、序农桑、作甲兵。根据甲骨文记载,中国殷商时代就已经有了关于日

食、月食的记录,并且出现了原始历法—阴阳历。春秋战国已建立二十八宿体系。二十八宿是古人在观测日月星辰及五星运动时,沿天球黄、赤道带所划分的二十八个区域,战国时魏人石申绘制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张星象表。二十八宿的建立为观测方位提供了一个较为准确的量度标志。对异常天象的观测,除多次记录日、月食外,《春秋·文公十四年》还有关于哈雷彗星的记载。

春秋战国时采用的是古四分历,取周年长度为365又I/4天,采用19年7闰的方法。随着天文学研究的深入,出现了系统的天文学理论。汉代主要有“论天三家”,即盖天说、浑天说和宣夜说。在我

国历法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二十四节气经

过逐步的发展,到战国时已完备,二十四节气是把周年平分为立春、雨水、惊蛰、

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

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其建立不仅具有天文意义,而且对古代农业生产有指导作用。汉代出现的三统历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历法,东汉时刘洪经过多年研究,完成了乾象历,标志着古代历法体系趋于成

熟。

古代天文学

古代天文学

驾184113·KHK51*K临5K

5中张年含段渊四·已盈的险哥

*饵等N(瑕1R8)

|+日描据

脚美链类报候设

导长中川碳度词

二十四节气图诀(1951年薛琴访据古谣编)

二十八宿君图

目寺

本形

女口

老大

“观乎天文知乎人文”始终是中国人的天文学观念,它观照的实际上是土地上人们的生活,形成天地对应、天人合一的人文理念。

秦汉时期对天象观测更为精确,如对太阳黑子出现的时间、位置、形状作了准确记录,

魏晋时期,东晋虞喜最早发现岁差现象,即春分点在恒星间的位置是逐年西移的;北齐张子信发现了太

阳、五星运动的不均匀性;孙吴时葛衡制成比人体大、便于观察的空心圆形浑天仪。

在历法编制上,祖冲之把岁差应用于其中,编制的大明历取1周年长度为365.24281481天,和近代科学测定的数值相差仅50余秒,同时改过去的19年7闰为391年144闰。

祖冲之(429—500),南朝科学家,主要贡献集中在数学和天文学方面,尤其是对圆周率n值的计算,达到了出类拔萃的程度。

天人合

僧一行原名张遂,是唐代著名的天文学家和测量

学家。僧一行曾组织领导了我国古代第一次天文大地测量,这也是一次史无前例、世界罕见的全国天文大地测量工作。僧一行给出了地球子午线的长度,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子午线长度进行测定。国外最早的子午线

实测是在公元814年,由天文学家阿尔·花刺子米(约783-850)参与组织。

僧一行子午线

子午线观测示意图

僧一行造像

十午线

唐玄宗时观测月食出现偏差,影响农时,朝廷召僧一行负责改历。开元十一年(723),僧一行用铜铸造出用来测定每天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也可用来测定月亮和星宿的位置的仪器。同年,僧

文档评论(0)

zhanghaoyu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