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母题练(二)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桂枝香·金陵怀古.docxVIP

母题练(二)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桂枝香·金陵怀古.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2/NUMPAGES5

母题练(二)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桂枝香·金陵怀古》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开篇即景抒情,起笔颇有气势,从长江着笔,空间巨大;“千古风流人物”的历史时空广阔,英雄豪杰无数。将此二者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极为辽阔悠久的时空背景。

B.“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作者把目光从江涛转向赤壁,既点出了赤壁的历史意义,也为下阕歌颂周瑜埋下了伏笔。

C.“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描写了周瑜风华正茂的形象。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生活细节,是为了突出小乔貌美,足以与周瑜相配,美人英雄相得益彰。

D.“羽扇纶巾”一句描写了周瑜手执羽扇、头戴纶巾的文士风度,突出了周瑜蔑视强敌的英雄气概。“谈笑间”三字,字字千斤,力透纸背,充分反映了周瑜当年赤壁破曹时那种轻而易举的神态。

解析:C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生活细节,是以美人烘托英雄,表现出周瑜的风姿潇洒、年轻有为,足以令人艳羡,而不是为了突出小乔貌美。

2.[意象与意境]《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通过写景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这样写对下阕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意境:上阕通过描写滚滚东去的滔滔江水、高插云霄的陡峭山崖、汹涌波涛拍击江岸、滚滚江流卷起澎湃雪浪等景物形象,给读者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营造了一种惊心动魄、奔放豪壮、雄奇壮丽的意境。

作用:为下文追怀赤壁大战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

3.[炼字与炼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奠定了全词怎样的感情基调?

参考答案:“大江东去”是赤壁之战的场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怀古”的点题。这一句泛写作者凭高远眺,所见所感,是全词起兴之笔。词一开头就浓缩了浩瀚的时空,把江水、浪花、千古风流人物融为一体,创造了一个旷远、深沉的意境,为“周郎”的出场造声势。词的开篇“大江东去”,即将一条浩浩荡荡、不舍昼夜、奔腾不息、向东疾逝的长江推到了我们面前,澎湃的浪潮激起了我们胸中的豪迈之情,奠定了全词雄浑大气、壮阔磅礴的感情基调。

4.[技巧与手法]本词运用了烘托和映衬的手法,试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说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到周瑜一人身上,突出周瑜在作者心中的重要地位,这是烘托手法的运用,以此来突出人物形象。词中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生活细节,则又是以美人烘托英雄周瑜,突出周瑜的风姿潇洒,韶华似锦,年轻有为。②词中写赤壁的险要形势为实景,想象火烧曹营为虚景,二者相互衬托,虚实相济,为映衬手法的运用。词中写周瑜的“雄姿英发”和作者的“早生华发”也是相互映衬。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5~10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5.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古江山”四字贯通古今,“千古”是时代感,照应题目“怀古”;“江山”是现实感,照应题目“京口北固亭”。

B.词人起笔抒发其江山依旧、英雄不再、后继无人的感慨,接下来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紧承其意。

C.“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写往昔景象,并由这些景象联想起与京口有关的历史人物刘裕。

D.词的结尾,作者以廉颇自比,一表白决心,二显示能力,三抒发忧虑。表达了为国效劳,却不被重用的愤慨之情。

解析:C写的是“眼前景”,不是“往昔景象”。

6.[技巧与手法]本词多用对比手法丰富意旨,表达情感,请找出并体会其作用。

参考答案:①英雄业绩与可悲现实对比:突出南宋统治者的萎靡不振。②刘裕“气吞万里如虎”与刘义隆“赢得仓皇北顾”对比:指出历史的经验教训,今日应有的做法。③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对比:抒发忧国伤时的感慨。④用廉颇遭谗尚有赵王派人聘问与自己被冷落的处境相对比:抒发自己报国无门的愤懑。

7.[技巧与手法]具体赏析本词上阕中虚实结合的手法及作用。

参考答案:词人登北固亭所见眼前之景“舞榭歌台”“斜阳草树”等多是实写,登北固亭所抒怀古之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