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
?
??
济源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
??
?
?
?
?
?
?
?
???
?
?
?
?
?
自1997年实行省直管以来,济源市的工业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1996年的46.7%发展到2006年的65.5%,10年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1%,高于全市经济年均增长3.6个百分点,工业已成为济源市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但是投入高、消耗多、污染重等问题比较突出,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仍然未从根本上转变。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工业循环经济发展,对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实现永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济源工业经济具有明显的粗放式特征
1.工业经济具有明显的投资拉动特征,投资效率较低
近年来,济源强力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大量的资金进入工业,带动了工业的快速发展,投资已经成为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2006年,工业投资达到36.90亿元,占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6.1%。“十五”期间,工业投资年均增长60.6%,工业投资率由2001年的15.3%增长到2006年的41.0%,有加剧之势。在高投资的拉动下,工业增加值“十五”期间年均增长20.3%,超过GDP年均增速4.9个百分点。
虽然投资率大大提高了,但投资效果却呈下降趋势,2001年,济源市工业投资效果系数为0.6119,2006年投资效果系数仅为0.1665。高投资率加快了济源工业化的步伐,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带来的却是投资效率越来越低。
2.能耗偏高,高耗能行业已成为济源市工业利润的主要支撑
国家重点调控的六大高耗能行业:钢铁、有色、化工、电力、石油加工及炼焦、建材等均属济源全市工业的支柱产业。2007年上半年,主要高耗能行业单位数占济源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的比重达69.7%,完成增加值比重达77.6%,增长35.1%,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95.0%,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4个百分点。上半年济源市主要高耗能行业利润总额达11.12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88.9%,其中利润增长率超过50%的16个行业中,高耗能行业就占了9个。
3.高技术产业行业覆盖面窄,占工业比重偏低
济源市的高技术产业主要分布在工业自动控制系统与仪器仪表装置、电子元件及组件、信息化学品、中成药、生物生化制品五个行业小类,行业偏少。国家发布的高技术行业共有60个小类,济源市仅占8.3%。2006年全市高技术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1.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与先进地区的差距更大。
4.规模化水平及生产集中度低
济源市工业企业规模化水平并不高,有分量、有影响力的大型企业较少,济源尚无进入国家500强的企业,且与省内大的企业集团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另外,工业行业的生产集中程度也较低,2006年,31个工业行业中,有24个行业的规模以下企业比重在60.0%以上,其中,规模以下工业比重占80.0%以上的行业有19个,全部是规模以下企业的行业有5个。
二济源粗放型增长方式形成的主要因素
1.特定的发展阶段
20世纪50年代,济源市为了尽快发展经济,根据本地矿产资源丰富的特点,积极发展地方工业,办起了闻名全国的小火电、小水泥、小煤炭、小耐火材料、小机械“五小”工业。工业产值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增长了近10倍。改革开放以后很长一段时期处于物质积累阶段,经济增长均以高投入、高消耗、环境破坏严重、技术创新不足的粗放格局为主。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家提出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济源市依托自己的工业优势实施新上、扩张、技改,进入了经济快速发展期,经济发展方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然是依靠物质资源的高消耗实现的,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
2.不完善的体制
①计划经济时期政府职能高度集权、盲目干预,造就了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②仍处在体制转型过程中,市场体制还不完善,不能很好地实现资源有效配置,阻碍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③政绩考核机制不完善,考核只重经济指标和眼前利益,盲目上项目,对于污染严重的企业不加限制,从而纵容了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
三济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临的压力
1.结构性矛盾突出,能源和资源约束强化
济源工业长期依赖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重化工业驱动,改革开放以来,济源市重工业比重一直在60.0%以上,2006年已达到88.1%,且主要集中在煤炭、冶炼、化工、电力等能源、资源性行业。这种产业结构决定了济源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水平难以在短时间内大幅下降,2006年济源市万元GDP能耗和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均居全省第一位,万元GDP能耗是全省和全国的1.9倍和2.2倍;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资源和能源约束,依靠进口原料的工业受国内外市场及国家宏观调控的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