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
?
??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
??
?
?
?
?
?
?
?
???
?
?
?
?
?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为有效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几率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发生院内感染的56例新生儿中,院内感染类型主要为呼吸道、消化道以及败血症。其中,呼吸道感染19例(33.9%),消化道感染16例(28.6%),败血症8例(14.3%)。革兰染色阴性菌是主要的致病菌(77.4%),其中以肺炎克雷伯菌(32.1%)、大肠埃希菌(20.8%)以及铜绿假单胞菌(13.2%)最为常见。经过分析,住院时间>2周、出生体质量1500g以及胎龄<32周是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经积极治疗及护理干预,55例(98.2%)患儿治愈出院,死亡1例(1.8%)。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较高,预见性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消除新生儿院内感染。
【关键词】新生儿;院内感染;危险因素
由于器官发育不完善、免疫力低下等原因,新生儿在受到致病微生物刺激后较易发生感染。尽管目前对于新生儿的医疗技术获得较大进步,使许多危重症新生儿获得有效治疗。但对于重症院内感染的新生儿,其死亡率仍较高。本文选取我院的新生儿56例,全面系统地回顾新生儿的护理模式,出现院内感染的状况,以及产生的危险因素。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56例发生院内感染的新生儿中,男31例,女25例;足月儿38例,早产儿18例;出生体质量1032~4250g,中位体质量2570g。新生儿医院感染的诊断依据我国卫生部医院感
染诊断标准。所有患儿家长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
1.2方法
集临床资料,统计患儿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住院时间、住院期间有无侵入性操作以及有无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等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提出相关护理对策,总结护理经验。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感染类型
呼吸道、消化道以及败血症是最为常见的感染类型,其中呼吸道感染19例(33.9%),消化道感染16例(28.6%),败血症8例(14.3%),颅内感染6例(10.7%),皮肤软组织感染6例(10.7%),其他1例(1.8%)。
2.2致病微生物
56例院内感染新生儿中,经病原学及药敏学检测,气道分泌物培养阳性2例(3.6%),血培养阳性者51例(91.1%),余3例(5.4%)细菌培养阴性。在细菌培养阳性的53例患儿中,致病菌为革兰染色阴性者41例(77.4%),其中肺炎克雷伯菌17例(32.1%),大肠埃希菌11例(20.8%),铜绿假单胞菌7例(13.2%),鲍曼不动杆菌3例(5.7%),嗜麦芽窄食单孢菌3例(5.7%)。革兰阳性菌12例(22.6%),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7例(13.2%),肠球菌3例(5.7%),表皮葡萄球菌2例(3.8%)。
2.3高危因素
将胎龄、性别、住院时间等暴露因素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性别、有创操作以及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非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而出生体质量<1500g(OR=1.25,P=0.026)、胎龄<32周(OR=1.32,P=0.032)以及住院时间>2周(OR=1.37,P=0.017)是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2.4预后
经积极治疗及护理干预,55例(98.2%)患儿治愈出院,死亡1例(1.8%),死亡原因为败血症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3结论
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由于各系统发育不成熟,特异性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均处于低下状态,患儿抵抗力差,易遭受病原微生物入侵。新生儿医院感染,以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其次为血液感染和皮肤感染。一旦发生感染,除了对婴儿本身会造成巨大的损害,页会增加患儿家属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心理压力。因此,避免或是减少新生儿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出生体质量1500g、胎龄32周以及住院时间2周是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而与新生儿性别、有创操作以及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无明显相关。究其原因,新生儿胎龄越小,则出生体质量相对就越低,其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越差,进而易发生感染。而病房内环境质量相对较差,各物品及空气中存在多种致病微生物,住院时间越长,则新生儿获得感染的几率越大。为有效降低新生儿院内感染几率,临床可采取如下护理干预措施:(1)加强新生儿科室管理。由新生儿科的主治医师、护士长带头,创立预防新生儿院内感染的疾控小组,结合目前医院在护理新生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