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
反骨未必是天生
浅谈《三国演义》中魏延的命运悲剧
?
?
论文导读::本文分别从小说的文本表现和作者的创作意图两个层面对造成魏延命运悲剧的原因作简要分析,并进一步指出这些原因多是人为所致,进而得出魏延“反骨未必是天生”的结论。
论文关键词:魏延,反骨,悲剧,文本表现,创作意图
?
魏延作为《三国演义》中蜀国的重要将领之一,可以说是作者罗贯中精心塑造的一个人物形象。而从读者接受的角度来看,他那颇有些传奇的个人经历也往往能够给人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脑后有反骨”、最终为“自己人”所杀的负面人物形象,却着实让广大读者体会到了一种悲剧的力量。本文拟从两个层面对造成魏延悲剧命运的原因做一点简单的分析。
一、小说的文本表现层面
(一)魏延自身的性格弱点
单纯从小说文本来看,魏延无疑是蜀国一员猛将,也为其立下了不少卓著的战功。然而,书中却也多次提到他性格中的一些弱点,如好大喜功、气量狭小、爱发牢骚、对人傲慢无礼等等。在这里举两个小例子。
一是马超大战葭萌关时,诸葛亮用激将法使张飞战马超,魏延也表示愿意出战,孔明便令魏延先行。在葭萌关下正遇杨柏,“战不十合,杨柏败走。魏延要夺张飞头功,乘势赶去。前面一军摆开,为首乃是马岱。魏廷只道是马超,舞刀跃马迎之。与岱战不十合,岱败走。延赶去,被岱回身一箭,中了魏延左臂”。魏延争功心切的特点在这个细节中表露无疑。
二是魏延在诸葛亮死后烧绝栈道想诬杨仪造反时众大臣对他的评价也揭示了其性格上的弱点。蒋琬说他平日恃功自傲,大家都让着他;董允也说他“自恃功高,常有不平之心人文历史论文,口出怨言”。可见魏延平日即不善与周围人和睦相处,这也是最后他与杨仪闹翻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诸葛亮的用人观念
想必大家都记得魏延刚出场时诸葛亮对他所下的断语。“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献其地,是不义也。吾观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故先斩之,以绝祸根。”乱世之中,良禽择木而栖。魏延救黄忠、杀韩玄、献长沙的诸多举动本就无可厚非。更何况三国时期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且不说曹操麾下的张辽、徐晃等名将都来自敌方阵营,就是刘备手下除了关张又有哪一个不是中途投奔而来的呢?可诸葛亮偏就对魏延“另眼相看”,而他所作出的这个政治判决也恰是其对魏延种种不公正待遇的一个开端。
诸葛亮对魏延的态度在《三国演义》文本中有多处表现,如在诸葛亮初出祁山时,魏延就曾提出过大胆的战略意见:由他率精兵五千出子午谷,直捣长安,暗渡陈仓,兵贵神速,诸葛则率大军自斜谷来会,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然而诸葛亮出于谨慎和求稳的考虑并没有采纳魏延的建议,这也使“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
除了对兵出子午谷的建议不予采纳外,诸葛亮在部署作战安排时也往往对魏延抱有偏见。与孟获作战时曾令魏延半个月必须连输十五阵,弃七个寨栅;上方谷设伏一仗,孔明又命魏延诈败,叫他与张郃作战时故意败退几十里,最后还要作出一副丢盔弃甲的狼狈相。虽然说“革命工作无分贵贱,只有分工不同”,但诸葛亮经常给魏延安排这种“诈败诱敌”的窝囊角色也不能不说是意味深长。
其实综合全书来看,诸葛亮用人的一大特点就是喜用谨慎稳妥之人,其临终所荐的费祎、蒋琬莫不如此。而魏延个性狂傲不羁且又争功心切,所以孔明虽“怜其勇而用之”,但却始终在心里对之怀有偏见。因此从某个意义上说,魏延的“反骨”在一定程度上却是为诸葛亮对他的不公正待遇所“逼”出来的。
二、作者的创作意图层面
(一)陪衬诸葛亮完美的正面形象
《三国演义》是我国历史上一部著名的长篇演义小说,以三国纷争的历史事实为基础,刻画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诸葛亮便是作者精心塑造的一个比较成功的正面人物。他足智多谋而又忠心耿耿,可以说几乎是一个没有缺点的完人。而正是为了突出诸葛亮的高大形象,作者描写了一大批人物来作为他的陪衬,这里面就包括我们的悲剧主人公魏延。
首先魏延一出场,就被“多智而近妖”的诸葛亮用“相人术”辨出“脑后有反骨”,更兼“不忠不义”的政治罪名免费论文下载。然而事实真相到底怎样呢?魏延虽先后在刘表、韩玄帐下为将,但一直未受到重用,连入厅议事的资格都没有。韩玄更因魏廷性情孤傲,不仅不重用他,反而处处挟制他。因此,魏延可以说一直是怀才不遇人文历史论文,所以杀韩玄、献长沙的举动是完全可以理解甚至是有功无罪的。无论如何,这都不该成为诸葛亮杀他的理由。
而在小说的中间部分,作者更是多次有意无意地丑化魏延的形象,对其功劳能略则略,却刻意突出他的缺点和错误。如第六十二回,攻雒城黄魏争功,写魏延看不起黄忠,意气用事,战斗中违反军令,打了败仗;第九十七回,魏延奉命攻取陈仓,连日不破,孔明大怒,欲斩之;第九十九回,孔明退兵,欲以魏延伏兵截击魏兵,以目视魏廷,延低头不语。王平主动请战。诸葛亮赞王平,反衬魏廷不忠;第一百回,诸葛亮令魏延、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