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6单元 26 诗词五首.docx

2024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6单元 26 诗词五首.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6诗词五首

设计说明

此课所选的五首诗歌,有两首古体诗、两首近体诗(一首绝句、一首律诗)、一首词,节奏韵律各有特点,应当在反复诵读中细加品味,并结合作者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中寄寓的情感。诗歌是一种抒情文体,阅读诗歌,最核心的问题在于理解作者抒发的情感。理解诗歌的情感,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从诗歌内部,即从题材内容、意象选择、遣词造句、手法运用等着手;二是从诗歌外部,即从作者的身世遭际、思想倾向和诗歌的具体创作背景等着手,即我们常说的“知人论世”。当诗歌创作背景比较明确或与作者生平经历密切相关时(此课五首诗歌大都具有这一特点),“知人论世”往往会成为理解诗歌的一把不可或缺的钥匙。诗歌的抒情往往贵含蓄而忌直露,因此需要借助一些艺术手法来做到。

学习目标

1.诵读不同体裁的诗歌,体会它们不同的韵律特点。

2.结合作者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中寄寓的情感。

3.初步学习品析诗歌中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诗歌的意境和内涵。

2.引导学生品析诗歌中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

教学方法

朗读、默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资源与工具

(一)资源

查找资料,提前了解作者的身世、思想。

(二)工具

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情境

我们在诗歌中领略未曾见过的风景,与千百年前的诗人“对话”,体会他们作诗时的情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古诗《饮酒(其五)》和五言律诗《春望》。

二、预习任务

1.字音字形。

溅(jiàn)搔(sāo)浑(hún)胜(shèng)簪(zān)

东篱(lí) 车马喧(xuān)

2.文学常识。

陶渊明(约365—427),东晋诗人,一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其诗文语言质朴自然,而又颇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有《陶渊明集》。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杜甫的诗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及衰这一转折过程中的种种社会现象,展现出广阔的生活画面,成为唐代社会的历史,历来被称为“诗史”,杜甫则被尊称为“诗圣”。有《杜工部集》,“三吏”“三别”等。

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古体诗格律自由,不要求对仗、平仄,押韵较自由,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杂言等形式,也说“古风”“古诗”。

3.写作背景。

(1)《饮酒(其五)》:陶渊明二十九岁时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饮酒》组诗共二十首,是陶渊明辞官归隐田园后,饮酒即兴创作的一组五言古诗。此为第五首,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

(2)《春望》:《春望》为杜甫于“安史之乱”时期在长安所作。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年)八月,杜甫将家小安置在鄜州(今陕西富县),只身前往灵武(今属宁夏)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遂困居长安。该诗作于次年三月。

三、学习任务一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指导学生朗读《饮酒(其五)》,感知音韵美。

1.播放朗读视频。

2.教师范读,读准字音和节奏。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抽生朗读,读出节奏。

(二)组织学生译读《饮酒(其五)》,感知意蕴美。

参考注释,理解词义、句意、全诗大意。

(三)引导学生品读《饮酒(其五)》,小组合作,讨论探究。

1.品读诗歌,找出作者“心远”的原因。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悠然”一词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见”字能否改为“望”字?为什么?

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写了什么景色?

4.“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是什么描写?有什么深刻意义?与前两句的人物描写有什么关系?

5.“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6.此诗是如何将记叙、描写、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请简要评析。

(一)学生自由朗读,感知音韵美。

1.读准字音。

2.听范读。

3.个人朗读,读出语气,读准停顿。

(二)译读,感知意蕴美。

借助注释、工具书,并结合上下文语境翻译诗歌。

将房屋建造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不会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扰。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要心中所想远离世俗,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峰间雾气缭绕,飞鸟结伴而还。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分辨清楚,却已忘了怎样表达。

(三)品读诗歌,小组

文档评论(0)

梦中客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