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pptxVIP

《劝学》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劝学

①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

持态度的论述。

②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

③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语。

学习重点

《长歌行》

—-古乐府诗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劝学

荀子(约公元前313一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当时人们尊称他“荀卿”。曾两度到当时齐国的文化中心稷下(今山东临淄)游学,任过列大夫的祭酒(学宫领袖),还到过秦国,拜见秦昭王,后来到楚国,任兰陵 (今山东枣庄东南)令。公元前238年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作者介绍

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

神,荀子认为,自然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人类可以用主观努力去认识它、顺应它、运用它,以趋吉避凶,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主张“性恶论”,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荀子》全书现存20卷,

32篇,大部分是荀子所著,一小部分出于荀子弟子记录的荀子言论和思想观点。该书是中国古代儒、法、道、墨等诸子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内容涉及哲学、政治、治学、处世学术等。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

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

熟。

荀子其论

在宇宙观方面,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

想。

在认识论方面,他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有朴素的唯物思想。

在政洽上,他提出“法后王”的口号,主张应该

适应当时的社会情况去施政,要选贤能,明赏罚,兼用

“礼》“法”“术”实行统治。他的许多思想被法家所

吸取。

在人性问题上,他不同意孟子的性善论,主张性恶论。他主张“明礼义而化之”。他重视教育的作用,

荀子认为后天环境

和教育可以使人的本性改变,因此,他十分强调教育的作用和学习。

故题意是“鼓励人们

勤奋学习”。

作者从不同方面论述

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鼓励人们要锲而不舍地学习。

2、文章是从哪几方面论证中心论点呢?

3、文章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尝试探究

?

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译文: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段解: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一一学不可以已。

第一段开宗明义,鲜明的提出了中心论点:

一是说学习的意义重大,

二是说对待学习应该采取的态度与方法。

第一段有何作用?

原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译文:靛青,从蓝草中取得,可是比蓝草颜色(更)深。冰,是水凝成的,可是比水(更)冷。

第二段串讲

读书人,是由没有文化的人变成的,

但是学习后,就比学习前层次高。可见,学习可以提高人的水平。

运用比喻论证,用“青出于蓝”“冰寒于冰”的比喻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过程,可以有所发展,有所提高。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译文:木材很直,合乎拉直的墨线,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把它做成车轮,它的弯曲程度就能符合圆规(画出的线)。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为燥的工艺让它变成这样的。

赏析:强调“鞣”的作用,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有所发展和提高,意在突出“学习”对于人的改造作用。

原文:木直中绳,鞣以为轮,甚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

第二段串讲

原文: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译文:所以木材经过墨线比量过就直了,金

属制的刀斧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锋利了,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验、省察,就能见识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日”与起句”学不可以已“中

的“已”相呼应,突出了要想“知

明而行无过”,就必须不断学习,

进而阐明中心论点一一学不可以已。

第二段:论述学习的意义一—学习对人性改造的价值。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课文结构

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第二段

青出于蓝

提高自己

冰寒于水

(直木)鞣以为轮

木受绳则直改变自己

金就砺则利

结论: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

乎已,则

知明而行

无过矣

学习的

文档评论(0)

138****25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