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第14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14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2024-2025学
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积累词人的相关文学常识,并能背诵本词。
2.把握词作中“月亮的象征意义,并能从中体会词人复杂的人生感慨。
3.赞美词人兼具“仁、义、忠、悌”的高尚情操,引导当今青少年心中应有家国的人生价值观。
【重点难点】
1.把握词作中“月亮的象征意义,体会词人复杂的人生感慨。
2.理解词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过程】一、课堂导入1.诗词导入
①“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李白《把酒问月》)自古以来,月亮就承载着人们的许多情感,它是相思之情的寄托,也是怀才不遇、贬谪流放之悲的象征,更是思乡怀人的重要意象。
②今天,我们将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看看词人是如何借月抒怀的。
2.作者简介
①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豪放派词人。
②三苏:是苏轼与父苏洵、弟苏辙的合称,都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③苏辛:与辛弃疾都属豪放派词人,并称“苏辛”。
④书法“宋四家:擅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书法“宋四家”。
二、初读诗歌1.读准字音
①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注意字音和节奏。
②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③指名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④全班齐读,注意字音和节奏。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què,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qióng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chán娟juān。
2.读出节奏与韵律
①教师引导学生划分朗读节奏。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
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②学生自由朗读,体会节奏与韵律。
③指名朗读,教师点评。
④全班齐读,读出节奏与韵律。3.读懂词意
①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理解词意。
②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理解情况。
a.“把酒问青天中“把酒”是什么意思b.“高处不胜寒中的“胜”如何理解
c.“何事长向别时圆是什么意思
③教师讲解重点词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词意。
三、精读诗歌1.体会情感
①词中既有“天上“,又有“人间”,苏轼对二者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a.学生自主思考,小组讨论。
b.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背景资料进行分析。
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上书谈论王安石新法的弊病。王安石令御史弹劾苏轼的过失。苏轼于是自请出京任职,任杭州通判。后转任密州、徐州、湖州等地知州。本词是熙宁九年(1076)中秋在密州所作。
c.学生代表发言,教师总结。
苏轼一开始向往天上的生活,“我欲乘风归去,但又担心“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最终认为“何似在人间,表现出他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②下阙中,无眠的词人情感发生了几次变化
a.学生自主阅读下阙,圈画出体现词人情感变化的词句。
b.小组讨论,交流感受。
c.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夜失眠,思念远方兄弟。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反问月亮,怅恨久别之情。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自我宽慰,展现旷达胸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推己及人,为天下离人发声。
2.品味意象
①本词中“月亮”这一意象有何象征意义
a.学生自主思考,小组讨论。
b.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词句进行分析。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月亮”引发了苏轼对宇宙的浪漫想象和对人生的思考。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亮”照见了苏轼的无眠和思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3课《雨的四季》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
- 第3课《雨的四季》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x
- 第3课《雨的四季》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x
- 第6课《散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 第6课《散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2.docx
- 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 第7课-散文诗二首《荷叶-母亲》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
- 第7课-散文诗二首《金色花》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
- 第8课 《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 第8课 《世说新语》二则《咏雪》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