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场所沟通与协商》教学大纲.docx

《工作场所沟通与协商》教学大纲.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工作场所沟通与协商》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521102B

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

?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

□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32讲课学时:16实验(上机)学时:16

学分:2

适用对象:劳动关系

先修课程:劳动关系学、人力资源管理、劳动法

一、教学目标(黑体,小四号字)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素质:

1、了解工作场所沟通与协商的起源与现状;

2、掌握工作场所沟通与协商的理论;

3、掌握工作场所沟通与协商的技能;

4、具备解决工作场所沟通与协商问题的能力;

5、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掌握我国企业集体协商的原则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黑体,小四号字)

(一)教学内容要求

随着我国劳动力市场不断完善和发展,人力资源和劳动关系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凸显。《工作场所沟通与协商》旨在探讨工作场所沟通与协商的原理、技能并提供模拟实践平台。课堂讲授的重点在于工作场所沟通与协商的基本理论和原理,以及工作场所沟通与协商实践中热点和难点问题剖析。课程的讲授不仅关注工作场所沟通与协商理论知识,同时密切联系工作场所沟通与协商的实践,使课程既忠实于学科原貌,又使得学生对实务工作有所把握。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工作场所沟通与协商》课程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之一,因此采用依托案例教学和实践模拟的方法达成各章节的教学目标,结合工作场所沟通与协商实际案例讲解重点内容。案例教学的环节包括案例分析、学生讨论、启发式教学、方案设计演示等。对于部分内容尤其是技术性较强的内容将要求同学通过作业的方式,从而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

本课程将采用多媒体教学。

(三)考试形式

平时出勤和案例研讨等教学环节占40%,结束时课程报告考核占60%,采用百分制。课程报告指定写作主题。

(四)学习要求

要求学生首先学习《人力资源管理》、《劳动关系学》以及《劳动法》等课程,掌握劳动关系学基本理论、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掌握劳动法律制度的基础知识。

(五)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主要是理解工作场所沟通与协商基本原理,能够分析和解决工作场所沟通与协商的实践问题。

(六)对毕业要求的促进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具备了分析解决工作场所沟通协商实践问题的能力,为从事企业劳动关系管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黑体,小四号字)

教学课时分配

序号

章节内容

讲课

实验

其他

合计

1

协商的定义及其构成

1

0

1

2

人格

1

0

1

3

冲突

1

0

1

4

协商风格

1

1

2

5

协商中的角色分工

2

1

3

6

协商中的沟通过程

2

2

4

7

协商中的认知过程

2

2

4

8

文化差异与性别差异

1

0

1

9

利益与协商目标

1

2

3

10

协商规则及常见错误

1

0

1

11

协商过程

1

4

5

12

协商策略

2

4

6

合计

16

16

32

四、教学内容(黑体,小四号字)

第一章协商的定义及其构成

第一节影响协商绩效的因素

第二节协商的构成

第三节制定有效的个人协商策略的步骤

第四节我国企业集体协商实践的原则

本章重点和难点:协商的概念和主要内容

本章教学组织和设计:让学生联想起过去学过的劳动关系学、劳动法学、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知识,并一起放在协商情境之中。

本章的学习标准:通过一般化的概念和理论的学习了解工作场所协商总体状况,了解我国企业集体协商的一般原则。

思政切入点:理解我国企业集体协商的内涵与原则

第二章人格

第一节人格的界定和重要性

第二节影响协商的人格因素

本章重点和难点:影响协商的人格因素

本章教学组织和设计:首先讲解人格相关理论模型知识,分析对协商的影响。

本章的学习标准:理解人格对协商的影响。

第三章冲突

第一节冲突的本质与类型

第二节冲突的诊断

第三节解决冲突的方法——协商

本章重点和难点:冲突的本质与诊断

本章教学组织和设计:首先讲解相关理论模型知识,然后分析企业实操案例。

本章的学习标准:理解冲突的本质,掌握冲突的诊断方法。

课程思政切入点:掌握我国企业管理者与劳动者利益冲突的特征

第四章协商风格

第一节个体协商风格的分类

第二节协商的整体风格:分配型和整合型

第三节个体协商风格评估

本章重点和难点:个体协商风格;协商的整体风格

本章教学组织和设计:首先讲解相关理论模型知识,然后分析企业实操案例。

本章的学习标准:理解协商的整体风格;掌握个体协商风格的分类。

第五章协商中的角色分工

第一节四种行为偏好

第二节四种协商角色

第三节感知他人与行为预期

本章重点和难点:行为偏好;协商角色

本章教学组织和设计:首先讲解相关理论模型知识,然后分析协商实践案例。

本章的学习标准:理解行为偏好;认识协商角色。

课程思政切入点:

文档评论(0)

CUP200801312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北京教育部直属高校教师,具有十余年工作经验,长期从事教学、科研相关工作,熟悉高校教育教学规律,注重成果积累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