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与诗的区别.pdf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联与诗的区别

对联与诗的区别

,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

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

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对联与诗的区别,

欢迎阅读。

(一)句数字数不同

格律诗,除排律外,无论是五绝七绝,还是五律七律,前者四句

分别为20字和28字,后者八句分别为40字和56字,这就是所谓

“首有定句,句有定字”。对联则“副无定句,句无定字”,句数、

字数多少不拘,少则一字,多则上千言。这个篇幅长短、字数多少的

不同,影响甚至决定着联和诗在创作自由度上的差别。一首格律诗,

每句字数相等,排列整齐,句与句之间的平仄安排不是相对就是相粘,

在词汇选择上限制较大。对联则不同,由于没有句数和字数的硬性规

定,不仅在文字选择上具有较大的自由度,而且每边句与句之间一般

也没有平仄相对相粘的限制,因而活动空间要大得多。

(二)叶不叶韵不同(押不押韵)

不仅格律诗要有叶韵,而且自《诗经》以来所有的诗、词、曲甚

至当代的大部分新诗都是叶韵的,所以诗属于韵文。诗中的律诗,除

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外,所有偶句都必须叶韵。对联,不管多少句

多少字,从理论上说,只能排成“两两相对”的两行,所以也就不必

叶韵。况且,最初的对联只是四至七字的.短联,这样的上下句也不可

能叶韵,因为一个偶句根本就不需要同谁叶韵的问题。由此,人们有

理由将对联列入非韵文。由于对联不要求叶韵,就更增加了语言选择

的自由度。以格律诗为例,《平水韵》中“十五咸”韵部只有41个平

声字,最多的“四支”韵部也只有464个平声字。一首诗的韵脚用字

只能在一个韵部内挑选。可对联由于不叶韵,所以不受韵部的限制,

几乎所有汉字都可作为选择对象。虽然近些年有韵联出现,但这是对

对联品种的丰富,并不改变对联不要求叶韵的本质。

(三)平仄匹配不同

所有律诗包括排律在内,对仗的平仄匹配,实际上只有两种相对

句式。以七律为例:一种是以仄仄平平仄仄平对平平仄仄平平仄;一种

是以平平仄仄仄平平对仄仄平平平仄仄。由这种平仄交替所形成的句

式称为律句,违者称为失律。对联,当然也讲究当句的平仄协调,但

不完全同于律诗。对联的平仄句式,既可以是律句,也可以是非律句。

一般认为,五言、七言等短联,采用律句较好。但总的讲,不必用律

句来束缚对联的创作。因为,对联没有字数句数的限制,长短参差不

齐,没有必要也不可能非得句句按律句安排。再说,对联具有不同于

律诗的语言特点,既可以用诗的语言,也可以用散文语言,还可以用

俗语、谚语、成语、既定语、口头语甚至俏皮话,它们不可能句句由

律句组成。所以,对联平仄匹配句式,相较于律诗要灵活得多、丰富

得多。

(四)词性宽严不同

律诗的对仗,在词性要求上是十分严格的,除上下句相对部位用

语必须词性相同外,甚至还有一些细化要求,如名词相对,要人名对

人名,地名对地名,动物名对动物名,植物名对植物名,方位词对方

位词,数量词对数量词,等等。对联在对仗上的词性要求较之于律诗

则要宽松些。语法上古已有之的词性互用,律诗允许,对联自不必说。

即使是一些非常明确的不同词性之间的对仗,对联中也时有所见。如

北宋名将宗泽墓联:“大宋濒危撑一柱;英雄垂死尚三呼。”“撑”是

动词,“尚”是副词。再如一副贺冯玉祥五十寿联:“为民族存正气;

是抗战之前驱。”“存”是实词,“之”是虚词。由此可见,联律与

诗律在词性对仗上,总则相同,细则有别,诗较严格,联较宽松。

(五)同字处理不同

同字必须用同字相对,是对联与律诗共同遵循的规则。但在一首

律诗中,颔联的同字不能再在颈联中出现。对联却不同,同一个字,

不仅可以在本边各句中反复出现,而且可以在上下联两边错位出现。

最大的不同是,律诗绝对不允许同一个字处于对仗上下句的同一位置

上,即不允许同位重字。在对联中,却允许带有衬字性质的虚词同位

重字,诸如之、乎、也、者、矣、焉、哉之类。如弥勒佛联:“大肚

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之”字就是

虚词同位重字。还有更宽者,在某种特定情况下,甚至允许实词同位

重字,如在皖南事变中牺牲的新四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自题》联:

“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不忘”就是实词同位重字。

(六)音步句式不同

文档评论(0)

153****875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