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情境驱动科学探究培养高中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docx

以问题情境驱动科学探究培养高中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以问题情境驱动科学探究培养高中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摘要:问题情境是开展科学探究的有效载体,在以问题情境驱动科学探究进而培养高中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时,教师应基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猜想、验证猜想等科学探究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物理观念,发展科学思维,增强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问题情境;科学探究;《动量定理》;高中物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根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科学探究是指基于观察和实验提出物理问题、形成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方案、获取和处理信息、基于证据得出结论并作出解释,以及对科学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反思的能力[1]5。科学探究与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态度和责任联系紧密,教师组织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带领学生切身体验科学规律的建立过程,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形成物理观念,发展科学思维,培养科学态度与责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应渗透在物理教学的整个过程[1]51。教育较发达的美国、英国的高中课程标准都将科学探究能力作为重要培养目标[2],可见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性。

《课程标准》指出,物理规律的探究需要创设问题情境,学生从问题情境中提出问题、形成猜想,根据问题情境运用已有知识论证猜想,选择符合情境要求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获取客观、真实的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形成关于物理规律的结论[1]52。可见,问题情境是开展科学探究的有效载体,科学探究要以问题情境为依托,高质量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驱动科学探究,发展核心素养。

本文以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的《动量定理》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创设问题情境驱动科学探究,进而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一、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对动量定理学习的要求很高,属于理解层次。教材引导学生在恒力作用下,从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出动量定理,然后用微元法推广到变力作用的情况,最后引导学生运用动量定理分析生活中的敲击和缓冲问题。动量定理反映了力在时间上的积累效果,为解决力学问题提供了新的路径,对发展学生的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开阔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等十分有益,动量定理同时也是学习动量守恒定律的重要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学生。学生已经学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牛顿第二定律、动量概念等,同时经过一年半的高中物理学习,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和论证能力。另外,高二年级学生有较为丰富的生活经历,对教材提到的打击、缓冲现象比较熟悉。但是,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模型构建能力较差,所以教师在实验验证和定理运用这两个环节要做好铺垫。

(三)核心素养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通过理论推导和实验,理解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能用其解释生产生活中的有关现象”[1]24,笔者将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确定为三个方面:一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思考,形成猜想,进行科学论证、实验验证等科学探究活动,沉浸式学习动量定理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二是通过辨析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理和动能定理,加深学生对物理规律的认识,发展学生的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完善学生的物理观念;三是通过引导学生运用动量定理对生产生活中的缓冲和打击等现象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认识科学的本质以及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科学探究学习动量定理,难点是利用动量定理分析缓冲和打击现象。科学探究活动可以深化学生对定理内容的理解,有助于突破定理应用这一难点。

二、教学过程

教师在课前准备好气垫导轨、光电门、数字计时器、学生用科学计算器,以及三个蹦极模型、10元面值纸币和两节5号干电池。根据物理规律形成过程、《课程标准》要求以及学生认知规律,教师创设六个问题情境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成六个环节,以问题情境驱动学生用科学探究的方式学习动量定理。

环节一:创设情境,激发好奇心,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一段视频:鸡蛋从30米高空落下来,砸穿了彩钢板。全场哗然。教师幽默地说:“看完视频,同学们有什么感想?我认为这是一个十分优秀的鸡蛋,脆弱的它居然懂得巧用物理知识砸穿彩钢板!同学们知道是什么知识吗?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这个知识。”

【设计意图】在学生看来,生活中的鸡蛋易碎易裂,十分脆弱,但高空落下来的鸡蛋竟能产生巨大冲力,砸穿了彩钢板。视频画面与生活认知产生了巨大冲突,这个冲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让学生认识到高空抛物的危害,增强学生将科学与社会、环境联系起来的意识。

环节二:激发思考,提出问题,形成猜想

教师让学生回想在超市里用力推购物车的情景。为了增强现场感,教师同时轻轻推动长木板上的小车。经过一段位移

文档评论(0)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信息技术指导,信息化类标书制作等,有20年相关工作经验。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1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