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权”入宪20周年:回顾与展望_韩大元.pdf

“人权”入宪20周年:回顾与展望_韩大元.pdf

此“司法”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

人权概念入宪20年专题研究

DOI:10.13893/j.cnki.bffx.2024.03.001

“人权”入宪20周年:回顾与展望

主持人:韩大元

2024年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20周年。1982年宪法实际上包含着较为充实

的基本权利条款,体现了国家对基本权利保障的高度重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12月10

日在致信纪念《世界人权宣言》发表70周年座谈会时指出的那样,“中国坚持走符合本国国情

的发展道路,始终把人民权利放在首位,不断促进和保护人权”。2004年“人权”概念入宪并形

成“人权条款”,这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实施宪法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尊重和保

障人权”作为宪法原则,彰显了宪法的核心价值,即宪法就是保障人权之法。“人权条款”实施

20年来,学术界围绕这一条款展开了多方位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有必要对此进行

学术梳理,以进一步凝聚基于“人权条款”的人权共识。《北方法学》编辑部为此组织了四篇论

文,围绕“人权条款”的意义、实施经验与挑战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韩大元教授和肖峻峰博士在《我国宪法上“人权条款”的规范效力》一文中认为,宪法上

的“人权条款”作为原则与规范,一方面可以作为强化基本权利保障的解释基准,发挥约束公

权力的功能,另一方面也为普遍人权观念进入宪法规范体系提供了衔接点。“人权条款”的规范

效力一方面外化为对国家权力正当行使的约束,另一方面又在宪法文本下凝聚基于人权保障的宪

法共识。为了落实好“人权条款”,需要依托宪法监督机制,通过强化国家人权保障体系并积极

参与全球人权治理事业,不断完善“人权条款”发挥规范效力的体制与程序机制。

杜强强教授在《强制婚检与婚姻自由的宪法保障》一文中讨论了宪法上的婚姻自由这一具

体人权,涉及人权条款上“人的图像”问题。该文认为,作为人权主体的人应当是一个自负其

责、能够自我管理、作出自我决定的人。在人权概念入宪的背景下,对个人能够自主决定且无损

于社会和他人的事项,国家就没有必要以强制的方式介入。这种理念的转变以及政策的调整体现

了国家对人权的“尊重”。

王建学教授和高强博士在《国家保障人权:思想溯源与规范重述》一文中试图从世界来看

中国,为理解和解释宪法上的“人权条款”提供更为广阔的智识背景。该文认为,“人权条款”

在很大程度上重构了个人与国家、个体与集体的宪法关系,并向国家赋予新的正当性来源。通过

实现个体与集体、个人与国家的共生共存,“人权条款”既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又重塑了个

人,体现了近代以来的立宪价值传统。

钱坤博士在《论基本权利作为民主权利———基于中国宪法变迁的考察》一文中认为,我国

宪法中的基本权利与人民民主原则具有紧密关联,存在着以民主权利诠释基本权利的理论传统。

2004年人权概念入宪后,宪法中基本权利与人民民主的规范关联发生了变迁,其核心是人民民

主由实质同一性模式变迁为相对同一性模式。这从根本上拓宽了对于基本权利保护的理解,为基

本权利发挥其作为宪法规范的功能提供了基础。应充分重视基本权利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规范关

联,保障包含民主权利在内的公民基本权利。

文档评论(0)

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