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背景下PBL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中的运用.docx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PBL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中的运用.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PBL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中的运用

摘?要:高中物理学习不仅知识范围较广,而且难度较大。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教师需要紧跟时代发展,依据新课程标准,在物理教学中由浅入深地帮助学生解决物理问题。基于PBL的教学模式,教师需要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设计,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巧妙设疑;设置合理问题,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对学生进行点拨、巩固,让学生通过问题升华知识;最后让学生通过问题进行归纳总结、迁移运用,从而使学生掌握物理的相关知识和规律,提升物理学科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高中物理;PBL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育信息化

一、创设情境,巧妙设疑

基于问题的教学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在课堂教学开始创设一个巧妙的问题情境,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师可以创设出一个独特、新颖的教学情境,在课堂开始的时候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跟随多媒体的情境思索问题,自然而然进入学习状态,这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也能为学生后续的探究性学习提供帮助。

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能够让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层层深入。具体而言,在巧妙设疑中,一般包括:教师通过创设实际问题、抛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观摩物理实验,从而引入新课。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也要灵活,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通过独特、新颖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对高中物理课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开场白的设置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例如,高中物理学中的《万有引力定律》教学,教师可以创设如下引导性问题,让学生紧跟教师的思维进行层层思考:

问题1:“根据地理所学,我们知道,太阳系的行星都是围绕着太阳这颗恒星运动的,那么为什么它们会围绕太阳做椭圆形的圆周运动,而不是飞离太阳系呢?”

学生:“太阳具有巨大的引力,能够吸引周围的行星围绕它运动,这个引力为行星提供了一个做椭圆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这个吸引力不僅与它们之间的距离有关系,还与它们的质量大小有关系。”

问题2:“太阳和行星之间万有引力的大小如何推导呢?”

学生:“根据之前所学习的牛顿运动定律,包括牛顿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以及开普勒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可以推导出太阳对行星的万有引力的计算公式:F=。”

问题3:“那么继续思考,为什么地球表面的物体总是向着地球的方向运动,而不是远离地球呢?”

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过程,让学生更加形象、直观地感受到万有引力的探究,以此引导学生推导出万有引力定律的计算公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如阅读、演示、讨论等了解牛顿是如何通过观察、实验和理论推导出万有引力定律的。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了解科学家的知识探究过程,体验科学发现的艰辛和乐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设置问题,探究合作

问题驱动下的高中物理教学,问题设计非常关键。一个好的问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为了设计出有效的物理问题,教师需要紧扣教学内容。在设计问题时,教师首先要确保问题与当前教学内容的密切联系,问题能够涵盖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帮助学生掌握课程的核心内容。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教师需要设计出有趣、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和讨论。教师还要考虑问题的难度,难度要适合学生的能力水平。过于简单的问题无法引发学生的思考,而过于复杂的问题可能会让学生感到困惑和沮丧,只有合适的难度问题可以让学生感到挑战性,也能让他们在解决问题后获得成就感。同时问题设计要具有开放性,能够引发学生的多角度思考,这样的问题可以促使学生进行深入讨论,拓宽他们的思维视野。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进行合作交流,并通过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实现共同进步。

同样以《万有引力定律》为例。“假设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月球上的万有引力为F1,放在地球表面受到的地球重力为F2,那么放在月球的引力F1与放在地球的引力F2的比是多少?在月球的重力加速度a是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的多少分之一?”

第一问的解法相对简单,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可以得出,受到地球引力的F1=;物体在地球表面的引力F2=,因此==。第二问主要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物体所在月球轨道处的加速度a=,物体在地面的重力加速度g=,由此可知==。

再如,“已知月球围绕地球的周期是T=27.3天,g=9.8m/s2,另已知月球的轨道半径是地球半径的60倍,求月球的重力加速度与地球重力加速度的比。”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上述例题进行计算:

这两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信息技术指导,信息化类标书制作等,有20年相关工作经验。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1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