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记叙文阅读第二讲词、句、段的理解与鉴赏.pptx

202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记叙文阅读第二讲词、句、段的理解与鉴赏.pptx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讲词、句、段的理解与鉴赏;考点5词语理解与赏析

考向1词语理解;第一步:审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词语理解”类试题,通常要求从本义和语境义两个方面切入,落脚到作者的感情上;也有的题只要求概括词语的指代义。;第二步:找到词语所在句子及其在文中的位置,具体分析其含义。

1.本义:揣摩词语本来的意思,明确词性、修饰成分、感情色彩等。

2.语境义:联系上下文推敲词语,体会词语在语境中的特定含义。注意关注词语在具体语境中褒义词贬用或贬义词褒用的情况,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有些词语还要注意它的引申义,如修辞义(比喻、拟人、借代等,要结合语境探究本体的意思)、象征义、双关义(注意词语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3.指代义:①指示代词——确定是近指、远指还是不定指(“这”“这个”“这些”是近指,“那”“那个”“那些”是远指,“某”“某些”“某类”是不定指),由近及远,找文中的关键词句理清语意关系,再摘抄或概括作答。②常规词语——理解词义,找关键词句,把所指代的具体对象和内容代入原句看与原文的思路、意思是否一致。;第三步:整合答案,根据题干要求规范作答。一般按照“本义+语境义”的格式整合答案。;考向2词语赏析;第一步:审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第二步:根据词语的特点,确定分析角度,结合语境具体分析表达效果。

1.词义角度:理解词语本义→揣摩词语语境义→表达的情感。

2.词性角度:判断词性→表现出的作用。①动词、形容词——极富表现力,生动形象地写出……。②副词——准确生动地修饰(限制)了××一词,形象贴切地体现了……特征,表达了……情感。③叠词——起到了加深语意的作用,使语句朗朗上口,富于音韵美。④拟声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流露出……的情感,使描写具有画面感。

3.修辞角度:运用的修辞手法→修辞的作用→表达的情感。;4.感情色彩角度:运用反语或褒贬词反用,表达了作者……的情感。;第三步:根据上述分析,整合答案,规范作答。;考点6句子理解与赏析

考向1句子理解

1.(2022·省卷第7题)作者一边描述所见之景,一边表达自己的感受。请从第?段中摘抄一句表达作者感受的句子,并谈谈你的理解。

2.(2021·省卷第11题)你怎样理解“一觉醒来是早晨”这句话的含义?;第一步:审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注意题干中是否有“结合全文”“结合主旨”“结合自己的经历或见闻”等要求。;第二步:找到句子在文中的具体位置,定位信息范围。总领句,可从下文搜寻相关信息;总结句,可从上文搜寻相关信息;过渡句,则要关注上下文。;第三步:选择合适的角度,理解句子的含义。

1.追问原因:追问这个句子“为什么”会这么说,解释这么说的原因。

2.抓住关键词:抓住句中起关键作用的词语,把握其语境义,从而理解整个句子。

3.看句子特点:描写句,可分析描写对象的特征和意义;抒情句,可分析句子所表达的情感;议论句,可分析句子所表达的观点或态度。;4.抓主旨:结合写作背景、写作目的、文章中心分析句子含义。;第四步:整合答案,根据题干要求作答。最终落实到句子所要表达的情感上,并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考向2句子赏析

1.(2024·兰州第12题)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2.[2022·省卷第8(2)题]句中用了哪些比喻?有什么作用?

3.[2021·省卷第10(2)题]从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第一步:审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注意题干中是否给出了赏析角度。;第二步:根据句子语言特点找准赏析角度,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1.修辞角度:运用的修辞手法→修辞的作用→表达的情感。(详见本考点下“知识链接”)

2.表达方式角度:①描写句——从人物描写(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细节描写、环境描写等角度入手,分析句子对人物刻画或情节发展的作用。②议论句——揭示意义,突出主旨。③抒情句——强化情感,引起共鸣。(详见“考点10表达方式”下“知识整合”)

3.表现手法角度:运用的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照应、铺垫等)→表现手法的作用→表达的情感。(详见“考点11表现手法”下“知识整合”);4.词语运用角度:一般抓住句中的动词、形容词、叠词、表程度的副词等进行赏析。(详见“考点5词语理解与赏析”)

5.感官运用角度:辨析描写的景物是从形、色、声、味哪个方面来写的→确定具体的感官角度(视觉描写、听觉描写、嗅觉描写、触觉描写、味觉描写)→结合句子内容和情感分析概括。

6.句式角度:①疑问句——制造悬念,吸引读者;②设问句——提醒注意,引发思考;③反问句——加强语气,突出情感;④感叹句——便于抒情,感情强烈;⑤双重否定句——语气强烈,加强肯定效果;⑥对称句——句式整齐,极具美感,引人注意;⑦重复/回环句——反复强调,加强气势;⑧长短句或整散句——错落有致,生动活泼,富于变化;⑨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9****27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8月04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