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德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摘要】德育是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必须将德育与学科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其重要目的不仅要让学生在感性的基础上产生悟性,还要在悟性层面上开发灵性,从而让学生在语文能力提高的同时受到良好的德育熏陶。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作用发挥和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德育渗透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德育;渗透;重要性;问题;策略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传道”“授业”“解惑”这三者中,韩愈将“传道”放在了首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也明确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而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凸显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的必要性和优越性[1]。对此,深入探析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且必要。
一、德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新课标下语文课程的育人要求
德育与语文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下,初中语文课程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更强调课程的育人功能,并将德育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2]。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内容,不仅能发挥语文的主体作用,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渗透德育,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社会现象、思考人生意义和关注自然环境,培养他们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精神,实现语文课程的育人目标[3]。
(二)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内在要求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能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获得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比如,语文中的经典文学作品富有深厚的情感意境,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种学习任务群,创设教学情境,设计学习任务,开展语文实践等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社会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优势
(一)教材在德育渗透中的优势
在语文课程中,统编版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经过专家筛选论证的,通常蕴含着丰富的价值观念,如忠诚、勇敢、责任等。通过深入讨论和分析,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弘扬自强不息、见义勇为、敬老爱幼等中华传统美德[4]。例如,在学习《邓稼先》这篇文章时,学生可以学习他炽热的爱国精神,感受他真诚且热情的敬业精神,在他的无私奉献中真正懂得“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进而引导学生懂得热爱自己的祖国,为了祖国而努力奋斗。学习《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时,可以通过“最可爱的人”这个亲切而充满敬意的称呼,感受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之战,启示学生要继承先烈的遗愿,增强危机意识,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在学习《驿路梨花》一文时,通过故事中写到的一些人物和他们所做的事,真正读懂“梨花”的象征意义,形象展示雷锋精神在祖国边疆落地生根,赞颂了“驿路梨花处处开,雷锋精神代代传”的精神。在学习《背影》一文时,可以引导学生体会父爱的伟大,于平淡中见真情,培养他们的孝悌之心。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本身有着很强的人文性和思想性,学生能在人文思想的碰撞中得到内心的启迪与精神的升华,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二)教师在德育渗透中的优势
语文教师往往对语言、文字有着较强的敏感性,无论是思维还是体验,都能敏锐捕捉到文本内涵,获得审美享受。因此,他们能够对文章层层剖析,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章中的德育元素,使其学会欣赏美、感受美,并培养创造美的能力[5]。例如,在学习诗歌《黄鹤楼》一文时,让学生欣赏诗歌的意境和语言之美,感受黄鹤楼的壮丽景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学习《白杨礼赞》一文时,引导学生怀着崇敬的心情赞美白杨树,感受生命的顽强与力量,由此赞颂用鲜血抒写新中国历史和民族解放斗争的不屈精神。在学习《紫藤萝瀑布》一文时,引导学生学会用“五感”去感受紫藤萝花的繁盛与美好,感悟生命的永恒。学习如何欣赏自然,让学生在了解美丽的自然风光的同时提高环保意识。
(三)训练在德育渗透中的优势
语文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增加应该拥有的文化底蕴,认同中国文化,热爱中国文化,树立对中国文化的坚定信心。同时,初步了解和借鉴人类文明成果,具有比较开阔的文化视野[6]。例如,在学习《陋室铭》一文时,通过“铭”所体现的文体文化、“刘禹锡”所引领的“名人文化”、“诸葛庐”“子云亭”所倡导的名胜文化,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分析理解鲁迅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与反思,强调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只有拥有自己的文化底蕴和特色,才能更好地走向世界。在学习《中国石拱桥》一文时,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石拱桥的悠久历史和杰出成就,赞美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