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史15隋唐代.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隋唐——群体融合与平民社会建构的辉煌进展

第一部分唐代的群体融合

1从杨坚到李渊——群体融合初期主动权的微妙变化

2大群体的内源型转变——隋唐的内向型建设

政治经济军事

3群体融合的融洽与摩擦——唐代古文运动的昭示

4群体融合的主动权之争——安史之变

安禄山通过恩威业施的手段,建立业不断补充完善他的独立部队一一“父子军”。安禄山对生活在东到棘揭北至突厥的广阔地区的各族人民,都采用恩威业施的手段,尽量使他们对安禄山恐惧敬畏,心悦诚服,效尽全力。凡不愿接受统治的,安禄山不是出兵威胁,就是阴谋诱杀,凡主动归附的,安禄山都要亲自接见,给以宽慰,业送给衣服,发给粮食,分配妻妾,帮助他们建立家庭。这样,不少人对他感恩戴德,于是突厥、契丹、奚、回绝、鲜卑、仆固、同罗、室韦、蛛揭、昭武九胜、柳城胡等政权中的一大批人加入了安禄山的军队。此外,安禄山还乘阿布思被回绝战败之机,将其部落人民拉到自己阵营。这些人常年打仗,军事素质很高,从此,安禄山的“精兵无敌于天下。

(玄宗)十四载五月,禄山遣副将何千年奏表陈事,请以蕃将三十二人以代汉将。

5学习与进步——游牧群体对于农耕群体的学习(生产方面农耕、文化方面文字等、思想方面统一佛教等、政权方面逐渐趋向统一)

6藩镇割据——群体融合与平民化社会建构的双向反动。

因防范游牧群体犯边而加强边镇势力,引发藩镇割据。

藩镇割据的扩大化是权贵群体的最后一次反动。(持续七年的安史之乱后,唐朝中央权威衰落,藩镇坐大,尤以安史降将控制的魏博、成德和幽州三镇(时称河北或河朔三镇)实力最雄厚、最不受唐朝中枢控制。三镇历任藩帅(节度使)皆力求“以土地传之子孙”,维持世袭地位。到唐灭亡为止,河朔三镇先后57任节度使里,只有4人是由唐朝中央政府任命。为确保拥有一支忠诚的亲卫军,节度使往往以丰厚赏赐笼络收买人心,牙兵的军饷待遇远高于普通的藩镇军队。牙军深知藩帅倚仗自己割据一方而不得不妥协姑息,渐渐演变为骄兵悍将,“其凶戾者,强买豪夺,逾犯法令,长吏不能禁。”正如河朔藩镇节度使职位世袭,彼此之间联姻结盟以对抗唐廷,藩镇尤其是魏博镇的牙军,多是魏博本地人,也“父子相袭,亲党胶固,姻党盘户”,形成了盘根错节、以丰厚军饷赏赐为主要诉求的地方职业军人利益集团。

既其衰也,置军节度,号为方镇,镇之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其将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土地为其私有,干戈起而相侵,天下之势,自兹而分。

7总结:从大群体资源配置的角度分析游牧与农耕之间的三层关系:1全面分享农耕资源——深度融入农耕;从游牧生产变农耕生产2部分分享资源——混合式,居住在边界区的游牧群体3未参与分享资源——隔离,远离农耕的游牧群体

历史表明,那些未进入大群体资源配置体系的游牧群体,未能分享到大资源,从生存的角度必然要求能够分享,因此,也正是他们的不断斗争,才逐步纳入大群体体系内。

第二部分唐代的平民化社会建构

1打击家族权贵势力,军事权贵崛起(西周及以前是血缘权贵,秦汉后是家族权贵,隋唐后是军事权贵,宋以后是文人权贵,明清以后是打击文人权贵,新中国成立后,基本真正进入平民化社会。)

2唐朝的法治建构

3唐朝的社会教育

4唐朝的科举

一、选择李渊——群体利益的再平衡

为什么选择李渊:游牧群体的家世、农耕文化的熏陶。

领袖领导群体融合——

对于游牧群体,是军事根底,早期还是要偏重

对于农耕群体,知晓其文化也很重要。

李渊是合适人选。

相对于农耕家世的隋代帝王逐渐偏离游牧群体的军事力量,游牧群体的利益需要一种再平衡。

李渊是十六国时期西凉开国君主李暠的后裔,世代显贵。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西北),一说是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祖籍邢州尧山(今邢台市隆尧县)。

李渊的祖父李虎,在西魏时官至太尉,是西魏八柱国之一。李渊的父亲李昞,北周时历官御史大夫、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袭封唐国公。李渊的母亲是隋文帝独孤皇后的姐姐。

经过隋代博弈,两大群体利益需要在群体融合中进行策略性调整

1、游牧群体的再选择:因强大的军事力量,以游牧群体掌握主动,以之为根本,以农耕经济为辅

2、领袖的妥协:李渊是受到农耕文化良好熏陶的游牧精英。李渊建唐后,1选择回归长安为首都,2重用游牧精英。

1定都长安:回归游牧贵族的势力范围,便于控制影响皇权。

2重用游牧精英:李国昌,李克用、李光弼

胡人名将:高仙芝、王思礼是高句丽人,尉迟恭、屈突通是鲜卑人,哥舒翰是突厥人,李光弼是契丹人,仆固怀恩是铁勒人。夫蒙灵察:羌族名将。

阿史那·社尔:亦称阿史那·社尔汆,突厥人。

契苾何力:铁勒族契苾部人,契苾氏。长孙顺德,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唐朝初年外戚、将领。

安禄山、史思明

2唐朝的内向型建设

唐朝的内向型建设_所谓集权

完善的三省六部制——行政权力进一步分散

隋唐的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长官为宰相。

文档评论(0)

VIV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