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中风B方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风痰瘀阻证的临床研究
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
并经头颅CT和/或MRI检查确诊;发病后72小时入院;年龄40~75岁的两性病例。
诊断标准: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
①常于安静状态下发病;②大多数发病时无明显头痛和呕吐;③发病较缓慢,多逐渐进展
或呈阶段性进行,多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也可见于动脉炎、血液病等;④一般发病后于
1~2天内意识清楚或轻度障碍;⑤有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症状的体征;⑥
应作CT或MRI检查;⑦腰穿脑脊液一般不应含血。
1.2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风痰瘀阻证。
主症: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蹇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
次症:头晕目眩,痰多而粘,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在辨证分型中证型单纯者为首选对象,两型并见但以一型为主者为次选。
1.3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评价标准
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
度评分标准》进行评定。最高分45分;最低分0分;轻型0~15分;中型16~30分;重型
31~45分。
1.4纳入病例标准
①符合中风病中西医诊断标准;②年龄在40~75岁之间;③中医辨证为风痰瘀阻证者;
④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为中型,积分在16~30分者;⑤病程在急性期,发病在72h~2w之
间的患者。
2.1分组与治疗
将符合标准的病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为了做到组间可比性,两组病人
均进行既往史和伴发病评分,方法见文献。对照组接受急性脑梗死基本疗法,方法:抗血小
板聚集药物肠溶阿司匹林(100mg/d),胞二磷胆碱(0.75/d),低分子右旋糖酐-40(500
ml/d),葛根素(0.4/d)及脱水剂和76.66/或抗生素等。治疗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加服中风B方
(本科室提供方,院见药房熬制),每次200ml,早晚各1次,口服。两周为1疗程。
2.2观察指标
2.2.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参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
(1995)》,分别评价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4天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2.2.2中医证候评分
参照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及
《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按各项积分减少计算分别观察患者用药前及用药后14天的症状体
征变化,舌苔脉象的变化。
2.2.3血脂测定
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使用德国宝灵曼公司试剂盒。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测定采用酶法。
观察患者用药前及用药后14天的各项指标的变化。
2实验室观察结果比较
2.1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
见表1。
由表1可知,治疗组TC、TG、HDL-C、LDL-C治疗前后差值经配t检验P<0.01,说明治疗组
可降低血清TC、TG、LDL,升高血清HDL-C;除HDL-C外,治疗组血脂各指标治疗前后差值
与对照组比,经t检验P<0.05,进一步表明治疗组对血脂有改善作用;两组治疗前后比较血
清TC、TG、HDL-C、LDL-C,无明显差异(P>0.05),表明在疗程时间内,治疗组与对照组比
较未显示明显的降脂作用。
2.2两组治疗前后TCD资料比较
见表2。
aP<0.01与对照组比较;bP<0.01治疗前
由表2后配对比较可知,对照组和治疗组MCA、VA、BA的血流速度Vm、Vs、Vd治疗前后
差值比较,经配对t检验P<0.01;两组MCA、VA、BA的Vm、Vs、Vd治疗前后差值比较,
经t检验P<0.01;两组MCA、VA、BA的Vm、Vs、Vd治疗后比较,经t检验P<0.01。以上
表明,对照组和治疗组对MCA、VA、BA的血流速度均有改善作用,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且
疗程结束后治疗组血流速度增加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
2.3两组疗程结束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见表3)
由表3可知,对照组共30例,基本痊愈为0例;显效1例,占3.33%;有效18例,占
60.00%;无效11例,占36.67%。治疗组30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