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疾病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7消化系统疾病第三节病毒性肝炎(viralhepatitis)是指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实质细胞变质为主要病变的传染病。我国常见的是甲型和乙型。肝炎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病和流行,且发病率有不断升高趋势。发病无性别差异,各种年龄均可罹患。全世界有数亿人患病,乙肝病毒携带者达3亿以上,我国约有1.2亿,约有1/4的病人最终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等慢性肝脏疾病。17消化系统疾病HAV27nm,单链RNA肠道(易暴发流行)HBV43nm,DNA血道、密切接触HCV30-60nm,单链RNA同上HDV缺陷性RNA同上HEV32-34nm,单链RNA肠道(易暴发流行)HGV单链RNA输血、注射肝炎病毒型病毒大小、性质传染途径各型肝炎病毒的特点一、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对肝炎病毒已比较清楚,各型病毒特点见表17消化系统疾病17消化系统疾病甲型肝炎2~6无0.1%~0.4%无乙型肝炎4~265%~10%<1%有丙型肝炎4~26>50%极少有丁型肝炎4~7<5%,3%~4%,有重叠感染80%重叠0.3%~3%戊型肝炎2~8无合并妊娠20%不详庚型肝炎不详无无无肝炎分型潜伏期(周)转成慢性暴发型肝炎发生肝癌各型肝炎的临床特点17消化系统疾病17消化系统疾病以肝细胞的变质为主,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炎性细胞浸润、肝细胞再生和纤维组织增生。(一)肝细胞变性坏死:1.胞浆疏松化,气球样变(即肝细胞水肿)2.嗜酸性变及嗜酸性小体:多累及单个或几个肝细胞,散在于小叶内。肝细胞胞浆水分脱失浓缩,嗜酸性染色增强,称为嗜酸性变。如进一步发展,胞浆更加浓缩,胞核也浓缩以至消失。剩下深红色均一浓染的圆形小体—嗜酸性小体(acidophilicbody)。为单个细胞死亡,属细胞凋亡。二、基本病变17消化系统疾病17消化系统疾病17消化系统疾病3.溶解性坏死(lyticnecrosis):最多见,细胞受损后溶解、消失。根据坏死范围的大小,可分为①点状坏死:个别肝细胞坏死。②碎片状坏死:小叶周边的肝细胞坏死,界板被破坏,坏死组织呈碎片状。③桥接坏死:连接两个中央静脉区或小叶中央静脉区和汇管区之间的带状坏死。④亚大块坏死和大块坏死4.毛玻璃样肝细胞:多见于HBsAg携带者。光镜下,HE染色可见肝细胞浆内充满嗜酸性细颗粒状物质,似毛玻璃样故称。17消化系统疾病桥接坏死大块坏死点状坏死碎片壮坏死17消化系统疾病(二)渗出性病变汇管区或肝小叶内常有程度不等的炎细胞浸润,浸润的炎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有时也见少量浆细胞及嗜中性粒细胞等。(三)增生性改变包括肝实质细胞再生及间质反应性增生。1、Kupffer细胞增生、肥大。2、成纤维细胞增生。3、肝细胞增生:可使肝小叶结构恢复正常。或可呈结节状再生。4、小胆管增生:17消化系统疾病各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炎其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基本相同。临床病理分为普通型及重型二大类。急性普通型轻度慢性中度重度重型急性重型亚急性重型三、临床病理类型17消化系统疾病1.急性肝炎最常见,可分黄疸型和无黄疽型。(1)病变特点:镜下:肝细胞广泛胞浆疏松化和气球样变,呈点状坏死。(2)临床病理联系:①肝肿大,肝区疼痛或压痛:由于肝细胞变性,使肝体积增大,被膜紧张;②血清谷丙转氨酶(SGPT)升高:由于肝细胞坏死,释出细胞内的酶类

文档评论(0)

lifang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