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苏武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VIP

10《苏武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0《苏武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一身正气惊天地,满腔爱国震古今《苏武传》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继续丰富文言文的语言积累,分析词类活用现象。

2.解古代史家的历史观念,鉴赏《汉书》的叙事艺术。

3.领略《苏武传》所展现的苏武的人物风采,学会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重难点

1.继续丰富文言文的语言积累,分析词类活用现象。

2.解古代史家的历史观念,鉴赏《汉书》的叙事艺术。

3.领略《苏武传》所展现的苏武的人物风采,学会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过程

导入:

孔子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确,艰难困苦中最能见一个人的品性,沧海横流中方能显出一个英雄的本色。面对人生穷途危难是卑躬屈膝还是傲骨在身,这涉及到心灵的选择。在这样的选择前,志士仁人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今天,就让我们心怀虔诚走近一位古人,他就是大汉苏武。让我们来了解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苏武牧羊。

任务一:知人论世

1.作者简介

班固:东汉辞赋家、史学家。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他“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后汉书·班固传》),著有《两都赋》《答宾戏》《幽通赋》等。

和帝永元元年(89),随大将军窦宪征匈奴,为中护军。窦宪因平匈奴有功,骄傲日盛,窦氏家族在京城肆意强夺民财,甚至谋划杀死皇帝,后被和帝一举铲除。窦宪案发后,当时的洛阳令种兢对班固一家怀有私仇,种兢借机报复,将班固关进监狱拷打折磨,冤死狱中,卒年61岁。

史学界:与司马迁并称为“班马

文学界:与扬雄并被称为“班扬”

地理界:与张衡并被称为“班张

妹妹:班昭(独立完成了第七表《百官公卿表》与第六志《天文志》,《汉书》遂成。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贵人师事之,号曹大家(gū)。善赋颂,作《东征赋》《女诫》。班昭为中国第一个女历史学家。)

2.了解《汉书》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的史书,开创了纪传体断代史的新体例,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记录了汉高祖元年(前206)至王莽地皇四年(23)共230年的历史,共100篇,分为有纪12篇,表8篇,志10篇,传70篇,与《史记》齐名,合称为“史汉《汉书》评价历史人物往往从封建正统观念出发,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作为标准,如对陈涉、项羽加以贬抑,即是显例。班固去世后,由其妹班昭和同乡马续完成。

3.后人评《汉书》

范晔:司马迁、班固父子,其言史官载籍之作,大义粲然著矣。议者咸称二子有良史之才。迁文直而事核,固文赡而事详。

傅玄:观孟坚《汉书》,实命世之奇作。

刘知几:究西都之首末,穷刘氏之废兴,包举一代,撰成一书。言皆精炼,事甚该密。

黄庭坚:每相聚辄读前汉书数页,甚佳人胸中。久不用古人浇灌之,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

罗璧:班固西汉书,典雅详整,无愧马迁,后世有作,莫能及矣,固其良史之才乎。

章学诚:史之良,首推迁、固;整齐一代之书,文赡事详,要非后世史官所能及。

4.《苏武传》背景--汉匈之战

匈奴:我国历史上北方的一个古老游牧民族,兴起于战国时期,强盛于秦末汉初,秦汉之际不断扩大控制地区。

文帝、景帝时期:攻打无果,和亲政策

汉武帝时期:汉国力逐渐增强,多次作战取得几次胜利,而且鞮侯单于也曾多次挫败汉朝进攻。匈奴单于有意示好(表面和好,内地窥探虚实,互扣使者为人质)。

汉昭帝时期:数年,匈奴与汉和亲。

任务二:梳理文本

1.根据预习,自读课文,找出文章两派别的人物。

大汉:汉武帝、汉昭帝、苏武、张胜、常惠

匈奴:单于、缑王、虞常、卫律、李陵

2.逐段梳理分析。

(第1段字词解释此处略)苏武出使匈奴的背景怎样?出使的任务是什么?(用原文回答)这样的背景暗示了什么?

背景:“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当时的任务:“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厚赂单于,答其善意”、“窥观匈奴

暗示:表明苏武出使时的严酷历史环境,同时交代了匈奴尽管“尽归汉使路充国等”却只是因为“单于初立,恐汉袭之的缓兵之计,并非真心和好。而“厚赂单于”“单于益骄”,这并非汉之“所望”,这也是后来单于敢扣留苏武一行的原因。

(第2、3段字词解释此处略)

1.这两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主要讲述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八戒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