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州昼锦堂记 欧阳修.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相州昼锦堂记1欧阳修

作品原文

仕宦而至将相2,富贵而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3,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4。若季子不礼于其嫂5,买臣见弃于其妻6。一旦高车驷马7,旗旄导前8,而骑卒拥后,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9,瞻望咨嗟10;而所谓庸夫愚妇者,奔走骇汗,羞愧俯伏,以自悔罪于车尘马足之间。此一介之士,得志于当时,而意气之盛,昔人比之衣锦之荣者也11。

惟大丞相魏国公则不然12。公,相人也,世有令德13,为时名卿。自公少时,已擢高科14,登显士15;海内之士,闻下风而望余光者16,盖亦有年矣17。所谓将相而富贵,皆公所宜素有。非如穷厄之人,侥幸得志于一时,出于庸夫愚妇之不意,以惊骇而夸耀之也。然则高牙大纛18,不足为公荣;桓圭衮裳19,不足为公贵;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20,勒之金石21,播之声诗22,以耀后世而垂无穷:此公之志,而士亦以此望于公也。岂止夸一时而荣一乡哉?

公在至和中23,尝以武康之节24,来治于相,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25。既又刻诗于石,以遗相人。其言以快恩雠、矜名誉为可薄,盖不以昔人所夸者为荣,而以为戒。于此见公之视富贵为何如,而其志岂易量哉?故能出入将相,勤劳王家,而夷险一节26。至于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27,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其丰功盛烈28,所以铭彝鼎而被弦歌者29,乃邦家之光30,非间里之荣也。

余虽不获登公之堂,幸尝窃诵公之诗,乐公之志有成,而喜为天下道也。于是乎书。[2][3]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相州昼锦堂:相州,地名,今河南省安阳县。昼锦堂,《三国志、魏志、张既传》:“出为雍州刺史,太祖曰:‘还君本州,可谓衣绣昼行矣’。”魏国公韩琦是相州人,以武康节度使身份回相州任知州,如衣锦还乡,因此,修建了昼锦堂。

仕宦:做官。

困厄闾里:在乡里受困苦。

易:轻视。

季子不礼于其嫂:苏秦,字季子。

买臣见弃于其妻:朱买臣,西汉吴县人,曾以卖柴为生,妻子不能忍受穷困,弃朱而去,后来朱买臣做了大官,妻子要求复婚,朱便叫人端来一盆水泼在马头上,让她再收回来。

高车驷马:泛指显贵者的车乘。驷马,四匹马拉的车子。

旄:古时旗杆头上用旄牛尾作的装饰;也指有这种装饰的旗。

骈肩累迹:肩挨肩,足迹相迭。形容人多拥挤。

咨嗟:赞叹。

衣锦之荣:富贵之后回故乡的荣耀。

大丞相魏国公:大:是尊称。魏国公,韩琦的封号。

令德:美好的德行。令:美、善。

已擢高科:已中了高高的科弟。

显士:显贵的官吏。

馀光:本指落日馀辉,此处借指人们远远地瞻望韩琦的丰采。

有年:多年。

高牙大纛:高官的仪仗队。牙,牙旗;纛:仪仗队的大旗。

桓圭衮裳:桓圭,帝王授给三公的命圭。圭是古代帝王诸侯拿在手中的上圆下方的礼器。衮裳,三公所穿的礼服。

被:及。

勒之金石:刻在钟鼎、石碑上。

播之声诗:颂扬在乐章里。

至和:宋仁宗(赵祯)的年号(1010-1063)。

武康之节:武康,地名。节,此处指节度使。

圃:园地。

夷险一节:夷,平;险,难;太平的时候和患难的时候表现完全一样。

古代官吏束在衣外的大带子。笏:朝笏,也叫手板,用来指画或记事。

烈:功业:

彝鼎:钟鼎。

邦家:国家。邦,古代诸侯封国的称号,后来泛指国家。[2][4]

白话译文

做官做到将相,富贵而回老家,这是大家都认为非常荣耀的事,也是古今都公认的。一般当读书人穷困时,在乡里过着贫苦日子,平民儿童都可轻视甚至侮辱他。如苏秦不被嫂子礼待,朱买臣被妻子抛弃。一旦坐着四匹马拉的高大的车子,旗帜在前开道,又有骑兵卫队拥着,在街边观看的人,挤在一起肩并肩脚挨脚的,一边仰望一边赞叹;而所谓平头男女,又跑又窜又惊又慌,汗水都出来了,甚至惭愧得低头弯腰,跪在车轮辗起的灰尘和马蹄子中间,向新贵人悔过请罪。这就是一个普通士子,成功得志时,那意气的旺盛,是以前人们所比方的穿着锦绣的荣耀事啊!

惟有大丞相魏国公不是这样。魏国公,相州人。祖辈起代代都有美好的德行,都是有名的高官。魏国公从年轻时就考取科举高榜,登上显要的位置。海内人士听其传布四方的德音,仰望其播及的风采,已有多年了。所说的做将相,得富贵,都是魏国公早就应有的。不像那穷困的人,一时侥幸得志,出乎庸男和愚妇的意料而使他们惊异,并向他们夸耀。既然这样,那么仪仗大旗,不足为魏国公的光荣;桓圭和礼服,不足为魏国公的显贵。只有恩德遍及百姓,功勋建于国家,事迹刻入钟鼎碑石,传播在声乐和文章里,光耀后世,永世不朽,才是魏国公的心志。读书人也是在这点上寄望魏国公啊。哪里只是荣耀于一时一乡呢?

魏国公在仁宗至和年间,曾以武康节度使身份,管理相州,就在后园建了“昼锦堂”。后又刻诗于石碑上,留给相州的人们。诗篇说的是快意于感恩报仇,夸耀个人多誉,都是值得鄙薄的。他不以昔日人们所夸耀的为荣,反而作为自己的警戒。从此

文档评论(0)

159****538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