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政产学研协同驱动路径研究基于数智新兴产业的组态分析.pdf

面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政产学研协同驱动路径研究基于数智新兴产业的组态分析.pdf

此“经济”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4年第8期中国高教研究

DOI:10.16298/ki.1004-3667.2024.08.03

面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

政产学研协同驱动路径研究

——基于数智新兴产业的组态分析

姜顺腾刘惠琴余继

摘要:实现政产学研的融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基于TOE理论,以

114家数智新兴领域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方法深入分析政产学研协同的驱

动路径。结果显示,高新质生产力水平包括“多元多维综合驱动型、政企学协同型、企业主导

型、环境支持型”四种类型。政府创新支持政策是企业突破自身条件及外界资源限制的重要驱

动因素,产学研合作、学术型高管比例增强了不同主体和路径间类型化的协作机会。未来应集

聚各主体协同创新合力,增强政府对创新系统的引导统筹作用,建立符合企业发展诉求的产学

研供需机制,探索形成契合区域发展特征及企业禀赋优势的政产学研合作体系。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政产学研协同;数智新兴产业;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一、引言的突破越来越需要多学科领域、多元创新主体之间

[4]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期间首的深度合作与交叉融合。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

次提出“新质生产力”的概念。相较于传统生产力,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应加强科技和产业创新的深

新质生产力不依赖大规模资源投入和能源消耗,而度融合,促进产学研的融通创新,加快实现科技成果

[5]

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通过关键性技术突破实现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通过构建一个以产学研深度

产力的飞跃和提升,是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更具融合融合为导向的创新生态系统,一方面可以降低研发

[1]

性和新内涵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强调国家的战及成果转化阶段中的资金压力与创新风险,另一方

略导向,首先形成于对前沿技术突破和国家长远发面还将促进政府、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等不同主体

展有重大引领作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中。的系统协同、优势互补和紧密配合,这对于新质生产

[6]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要素为生产力带来了数字化与力的加快形成具有关键性作用。不过,虽然我国在

智能化的根本性革新。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过去已经通过产学研合作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科技成

前沿领域的技术革命通过与各产业生产要素的深度果,但相关成果的落地转化不足,专利实施率、产业

[7]

融合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生产力呈现颠覆式、跨化率偏低等问题仍然存在。并且当前大多数的产

越式的特征。围绕数智新兴产业的前沿领域开展自学研合作并非来自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企业自身发

主研发,加快培育和形成数字新质生产力已成为诸展的原动力需要,很多高等教育机构在合作过程中

[2]

多学者的共识。可以说,数智新兴产业的发展不仅没有很好地从产业需求和人才供给匹配的角度对专

能为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提供所适配的数字技术,业设置、学科建设和培养方案等方面进行设计,导致

它所引起的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还将酝产学研合作与企业实际需求的契合度偏低。故已有

[3]

酿、催化和激活更大范围的新质生产力。研究认为,这种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需求为核心,资

新质生产力本质上是创新驱动,关键在于颠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7****812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机电工程师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8月24日上传了机电工程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