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树花栽培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docx

灰树花栽培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SC65.020.01CCSB39

DB61

陕西省地方标准

DB61/T****-202*

灰树花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sforCultivationofGrifolafrondosa

202*-**-**发布202*-**-**实施

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I

DB61/T****-20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文件由陕西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陕西省园艺技术工作站、汉中市农业技术推广与培训中心、渭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宝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陕西理工大学、汉中康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雷萍、王周平、张伟兵、张文隽、吴建海、雷丽、韩根锁、简红忠、马婧嘉、王璞、李雅茹、李雪君、戴文婧。

本文件由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负责解释。

本文件首次发布。

联系信息如下:

单位: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

地址:西安市雁塔区西影路76号

邮编:710043

电话:0291

DB61/T****-202*

灰树花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灰树花栽培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及转潮管理。本文件适用于灰树花栽培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446灰树花

NY/T1935食用菌栽培基质质量安全要求NY/T2375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

NY5099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产地环境

应符合NY/T2375-2013中4.1.1的要求。

5栽培技术

5.1栽培设施

采用塑料拱棚、日光温室、简易荫棚、林地拱棚、工厂化菇房等多种设施栽培。栽培设施应具备控温、保湿、通风、光照、防虫等调控条件。

5.2栽培季节

自然条件下,春季栽培一般为2月~3月制作菌袋,4月~5月出菇;秋季栽培一般为7月~8月制作菌袋,9月~10月出菇。若采用工厂化菇房或控温菇房时,则可周年生产。

2

DB61/T****-202*

5.3菌种选择及质量

5.3.1菌种选择

选用抗病虫害、优质高产、抗逆性强、商品性能良好,适应当地气候及原料栽培的菌种。

5.3.2菌种质量

菌丝洁白、健壮、浓密、无杂菌、无病虫害,菌龄适中。固体菌种质量应符合NY/T1742要求,液体菌种应符合《灰树花菌种生产技术规程》中6.2的要求。

5.4栽培用料

5.4.1栽培基质

可利用棉籽壳、阔叶树木屑、玉米粉、麸皮、石膏、壤土等。应符合NY5099的规定。5.4.2生产用水

应符合GB5749的规定。

5.4.3覆土材料

应符合NY/T1935的规定。要求土质疏松,孔隙度大,持水性强,通气性好,土壤颗粒<1cm,使用前采用阳光暴晒、覆膜闷蒸或喷洒药剂的方法消毒处理,并调节pH6.5~7.0。

5.5菌袋制作

5.5.1培养料配方

按照附录A规定的培养料配方配制。

5.5.2拌料

主料用水预湿搅拌均匀,再添加辅料充分混匀,调节培养料含水量60%~65%,pH6.5~7.0。

5.5.3装袋

采用规格为17cm×33cm×0.005cm或18cm×36cm×0.005cm的聚丙烯或聚乙烯塑料袋装袋。装袋要求上下一致,松紧适度,装至2/3处。装好料后,紧贴料面扎紧袋口,套上塑料颈环并压紧塑料盖封口。

5.6灭菌

料袋装好后立即灭菌。高压灭菌:压力达到0.105MPa~0.15MPa,温度121℃~126℃,保持2.5h~3h;常压灭菌:温度达到98℃~100℃,保持16h~20h。灭菌结束后,经自然冷却至50℃左右出锅,搬运至冷却室。袋温降到25℃以下时,转入接种箱或接种室。

5.7接种

5.7.1消毒

接种室或接种箱采用臭氧或熏蒸方式消毒,接种用具、菌种(瓶)袋表面及接种者的双手用75%酒精擦拭消毒。

3

DB61/T****-202*

文档评论(0)

fdfdso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00020006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