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人音版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戏曲撷英-教学设计.docx

初中音乐人音版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戏曲撷英-教学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音乐

年级

九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第五单元戏曲撷英(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黄梅戏中的锣鼓经、声腔、表演、语言、节奏、内容表现等基本知识。

2.熟练演唱《对花》第一个片段。

3.体验、探究黄梅戏的韵味、风格的形成。

4.认识名家,畅听经典片段,感悟黄梅戏的魅力和内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熟练掌握锣鼓经的运用。

2.熟练演唱《对花》第一片段。

教学难点:

1.黄梅戏特殊的腔调的表现。

2.运用《对花》旋律,保留原有地方戏曲韵味的同时进行再创作。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一:

1.了解黄梅戏

黄梅戏起源于湖北省黄梅县的采茶调,后传入安徽省安庆市,经过不断地发展,黄梅戏吸收了南方的细腻与北方的豪放,形成了独特的表演风格,现流行于安徽、江西、湖北部分地区。

黄梅戏的传统剧目有大戏36本、小戏72折。

2.了解《对花》的出处

师:《对花》时黄梅戏传统剧目《打猪草》中的一段非常经典的歌舞音乐。

3.聆听黄梅戏传统剧目《打猪草》片段《对花》,判断剧目类型

学生思考:聆听这个经典片段《对花》,请关注歌词、并感受这个片段音乐属于黄梅戏传统剧目中的哪种类型?(花腔小戏)

学生回答:这段音乐属于黄梅戏的花腔小戏。

学生了解《打猪草》故事情节

学生活动二:学习演唱《对花》旋律,感受黄梅戏唱腔特点

1.听音乐,感受《对花》的唱腔特特点。

学生:了解依字行腔是中国戏曲重要的音韵特点,听音乐的第一句,说一说这段黄梅戏行腔时,它的语言有和特点?

2.模仿安庆方言,学念歌词,感受旋律与方言字音之间有何联系?

3.了解旋律的走向与方言字音的走向基本一致。这也体现了黄梅戏的旋律的口语化。

4.唱一唱旋律,感受哪个字最能体现黄梅戏婉转悠扬的特点?

5.找一找,这个歌唱段的第一乐句中哪个字最能体现黄梅戏婉转悠扬的特点?

6.在乐谱中找出相对应的“倚音”和“颤音”,并跟着老师一起唱一唱。

7.完整演唱第一乐句。

8.了解黄梅戏戏曲名家,并跟着戏曲名家严凤英和丁紫臣,一起走进《对花》唱段的第二部分音乐,感受它的婉转与悠扬,并关注音乐中的两个角色是如何进行对话的?

9.了解对板唱腔,采用的是上、下反复对答的方式将故事进行演绎。这是这段音乐的主要特点。

学生活动三:学习念奏黄梅戏中的锣鼓经

1.听一听,根据强弱变化规律,关注每个小节的节拍相同吗?并为每个小节填上准确的拍号。

感受2/4拍和3/4交替出现的顺序

2.学念锣鼓经

3.模仿演奏实际音响效果中的锣鼓经。

4.练习,听一听并判断,大锣在这一段锣鼓经中的实际运用

学生活动四:学习黄梅戏的相关知识

1.学习并理解“花六锤”

2.在音乐中感受音乐中幽默风趣的“一问一答”

3.学习“衬词”、休止符的运用。

4.小结思考花腔小戏的音乐特色以及音乐元素,感受花腔小戏独特的艺术风格。

5.完整的视频中感受黄梅戏生动有趣的歌舞表演。

学生活动五:用《对花》的旋律,为实际生活场景编创歌词,并进行小组合作表演。

课后小结

文档评论(0)

K12精品教育资源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20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