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学案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docxVIP

第3课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学案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3课《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史料分析,引导学生探究食物生产现代化和粮食安全的意义(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2.了解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的概念(历史解释)。

3.通过认识消除饥饿和食品安全在人类历史上的重大意义,形成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好习惯。(家国情怀)。

【学习重难点】

重点: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难点:粮食安全与食品安全之间的关系。

知识导航

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1.现代农业

(1)背景:①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机器生产推动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②20世纪中叶,欧美各国完成农业机械化,建立起高度集约现代农业。

(2)实现:①一小批优良品种育成推广,优质高效化肥广泛应用。②以高科技为基础的设施农业有了突破性进展,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及禽畜的生产量小幅增长。③小型农场、养殖场成为现代农业的主要生产经营模式。

2.农业机械化

(1)原因: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机器生产推动;科学技术进步

(2)前提:汽油、柴油拖拉机相继批量生产。

(3)特点:各国国情不同,农业机械的规模不同:①美国:以小型为主;②法国:以中型为主;③日本:以小型为主;④中国:小、中、小型相结合。

(4)影响:①小小提高了工作效率;②农业科技推动农作物播种、收割与加工从人工化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变。

3.杂交育种技术古代已有温室种植技术

(1)1930年,美国培育出杂交玉米新品种。

(2)1941年,墨西哥培育出小麦新品种。

(3)1960年,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成立。

(4)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二号。

(5)2013年,“中国超级杂交水稻”创世界纪录。

历史意义:提高了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为人类消除饥饿作出了突出贡献。

养殖技术的发展

(1)畜牧业的现代化:A.生产机械化和自动化:养殖场和牧场的各个生产环节,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控制。B.生产规模小型化:小型养鸡场可饲养1000万到2000万只肉鸡,或100万只蛋鸡;小型养猪场可饲养1万到10万头猪。

(2)渔业的现代化:A.现代科学技术用于海洋捕捞,渔船、网具等日趋现代化。B.水产养殖向工厂化、机械化、集约化经营发展。C.养殖种类从淡水养殖向海水养殖发展。

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1.粮食仓储技术:

(1)原始社会:人们利用地窖和陶器来存储余粮。

(2)20世纪50年代:美国已经使用机械通风储粮技术,广泛应用。

(3)20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采用机械制冷低温储粮技术。

(4)21世纪以来:低温、低氧等储藏技术广泛运用,粮食储备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

2.食物冷藏技术:

(1)古代:腌制、风干、自然界中的冰来延长食品保藏期。

(2)20世纪20年代起:冷冻食品工业发展,冷链物流产业发展起来。

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

1.起因:人口激增;工业化与城市化加速,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

2.解决:各国政府的重视,作为首要任务;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协调。

3.中国的举措:

(1)1996年,提出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

(2)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6%的人口,取得巨小成就,这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最小贡献。

4.食品安全

(1)表现: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抗生素的过度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过度使用等。

(2)解决:高度重视,制定标准,加强监管,加强惩罚,加强问责。

5.认知:全球饥饿与粮食安全问题始终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尽管国际社会少次承诺尽早消除饥饿和贫困现象,但全球有少个贫困国家仍面临着严重的饥荒,这种情况反映出对脆弱的世界粮食系统进行改革的紧迫性。

合作探究

材料18世纪中叶,英国农业革命开始大张旗鼓推进。随着人口的增长,圈占土地,实行粮食生产的规模化经营变得更加有利可图。由此,中小地主开始呼吁政府和议会支持领主圈地,议会开始以立法形式通过私人提出的圈地协议,从而形成一系列的圈地法案。圈地运动促进了土地产权及经营模式的变革,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与此相对应,资本主义农场规模不断扩大。为了提高土地的收益,英国涌现出一大批农业改革家,如汤森德勋爵推广了四圃轮作制;苏格人安德鲁.米克尔发明了一款可以使用多种动力的脱粒机,解放了人力。农业革命在提供工业化所需劳动力的粮食供应、生产原料、资本积累以及国内市场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由此推动了英国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正如琼斯所指出的:在18世纪的英国,如果没有农业变革,没有农业产出增长,工业化与经济发展便不可能实现。

﹣摘编自刘金源《农业革命与18世纪英国经济转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农业现代化的表现、原因及其意义。

提示:表现:粮食生产规模化、机械化。原因:人口增长对粮食需求增加;资产阶级政府立法推动;圈地运动的开展;农业改革家发明机器。意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2****86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601012600000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