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知识点补充-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docxVIP

第2讲+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知识点补充-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确山县第二高级中学 天道酬勤厚德载物

PAGE2/NUMPAGES2

一轮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史

第2讲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阶段特征】

春秋战国阶段特征

总体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时期

具体表现

政治

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战争频繁;分封制、宗法制逐渐崩溃;中央集权逐渐形成;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演变

经济

铁犁牛耕使用,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小农经济逐渐形成;工商食官被打破,地域性经济中心城市出现,货币流通广泛;重农抑商政策出现;

思想

“百家争鸣”,思想活跃

阶级

“士”阶层活跃并受到重视;地主阶级和自耕农的兴起

社会

礼崩乐坏,社会秩序混乱,人际关系紧张

民族关系

民族交融,华夏认同观念增强,奠定了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

一、政治之变:动荡

诸侯纷争,权力下移——传统等级制度走向瓦解

①背景:东周时礼崩乐坏,周王室控制力削弱,诸侯势力坐大→争霸兼并。

②概况

时期

列国数目

周室地位

?战争形式

时代特点

政治制度

民族关系

春秋时期(前770—前476年)

一百七十多个

势力已衰,但名义上尚被诸侯尊为“天下共主”尊王攘夷

争霸战争,规模小,持续时间短,讲究礼节、阵地战为主

奴隶制瓦解时期

世卿世禄制度;郡县制度萌芽

周边民族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

战国时期(前475—前221年)

初期有二十多个,后来剩下七个较强的国家

诸侯纷纷称王,视周室如无物,追求统一

兼并战争,规模大、范围广、残酷性强、不讲礼仪规范、野战包围战为主。

封建制度确立形成时期

列国大多采用中央集权政体;以俸禄制代替世禄制;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建户籍制度

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华夏族更稳定更广泛

③影响

消极:社会长期动荡、社会秩序混乱、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给人民造成深重灾难。

积极:有助于结束分裂实现统一,加速新旧制度的更替,同时促进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和融合。

民族之变:融合

民族融合——华夏认同观念增强

形成:①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较四周戎狄蛮夷先进,自称为华夏。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这些民族也产生华夏认同观念。②战国时戎狄蛮夷已经逐渐融入华夏族。

(2)表现:①中原地区先进的制度、文化、科技扩展到少数民族地区,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②周边少数民族在经济文化交流中产生了民族认同观念,同时也促进了华夏族的发展。

(3)华夏认同的影响:

①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定,分布更为广泛

②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心理的形成

③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政治格局奠定了基础。

④有利于形成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认同感

三、经济之变:发展

1.农业:

(1)生产工具:冶铁农具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农业技术:①耕作技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垄作法;铁犁牛耕;②黄河、长江流域已经普遍种植农作物;(3)水利工程的兴修:芍陂(quèbēi)、都江堰、郑国渠

(4)农业经营:由集体耕作向小农经济转变。

小农经济

含义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原因

①铁犁牛耕的出现和逐渐普及;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特点

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精耕细作、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

地位

中国封建经济的基础,自耕农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

评价

前期: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利于提高生产积极性;利于政治稳定,国家统一;利于促进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发展

晚期:阻碍商品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

2.手工业:

(1)冶铁技术出现

(2)分工更加细密。

(3)出现了手工业家庭、民营和官营作坊,手工业家庭与作坊的手工业者世代传承,由统治者登记造册进行管理。

3.商业:

(1)春秋战国时期,“工商食官”的格局被突破。(2)交通发达:都城为交通枢纽。

(3)各诸侯国有铸币权。战国时,货币流通广泛,涌现出一批中心城市,各国都城都设市,出现商业区。

(4)春秋时期,实物借贷形式已经比较普遍,并出现了货币信贷。我国古代手工业经营方式: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

家庭手工业:特点:农户副业,主要用来交纳贡赋和家庭消费,剩余部分出售。影响:对稳定小农经济起到一定作用;但技术落后、生产分散,妨碍了市场发育

私营手工业:概况:春战时期,私营工商业蓬勃兴起,明中叶后占据主导地位。特点:民间私人经营;市场流通;主要供民间消费

官营手工业:概况:至明朝前期一直代表中国古代手工业最高水平。特点:历史悠久;世界领先;政府直接经营;生产不计成本;产品精美;不流入市场

四、社会之变:进步改革与变法运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2****86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601012600000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