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环境化学B》知识点笔记.docx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环境化学B》知识点笔记.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环境化学B》知识点笔记

第一章导论:环境化学的基础概念与发展

1.1环境化学的定义与范畴

定义:

环境化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科学,研究污染物在自然环境中的来源、迁移转化、归宿及其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影响。环境化学旨在揭示化学物质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为污染治理、环境修复以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范畴:

环境化学研究的内容广泛,覆盖了不同环境介质中的化学行为:

大气环境化学:研究气态污染物的化学反应、传输过程及其对气候和健康的影响。

水环境化学:分析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行为,包括溶解、吸附、沉淀等过程,以及水污染的治理方法。

土壤环境化学:关注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固定和降解过程,研究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对土壤和植物的影响。

生态毒理化学:研究化学污染物对生物个体、群落及生态系统的毒性效应与机制。

1.2环境化学的研究内容

环境化学的核心问题是揭示污染物的来源、行为及其生态效应,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包括化学物质的溶解性、挥发性、光化学稳定性、分配系数等,决定了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能力。

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研究污染物在大气、水体、土壤等介质中的传输、扩散、化学反应及生物作用过程。

污染物的毒性机制:揭示污染物对细胞、器官及生态系统的毒性作用及生理代谢途径。

环境污染监测与治理:开发新型监测技术与污染治理方法,包括污染物降解、无害化处理及修复技术。

1.3环境化学的发展历程

20世纪初:污染事件推动环境化学萌芽,主要研究煤烟、大气污染及水体污染的治理。

20世纪中后期:伴随工业化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加剧,环境化学研究进入系统化阶段,重点关注污染物的环境行为、毒性及监测技术。

现代阶段:环境化学与先进技术(如纳米技术、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结合,推动污染物的精准治理和环境修复,同时关注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健康的研究。

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

2.1大气成分与结构

大气成分:

大气由多种气体、气溶胶和悬浮颗粒物组成,其主要成分分为以下两类:

恒定成分:氮气(78.09%)、氧气(20.95%)、氩气(0.93%),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浓度变化极小。

可变成分:二氧化碳、水蒸气、臭氧、甲烷等,浓度随时间、地点和气候条件变化。

气溶胶:由微小的液态或固态颗粒物组成,如硫酸盐颗粒物、硝酸盐颗粒物。

大气结构:

对流层:地表至10km,气象活动集中,污染物在此层内分布和迁移。

平流层:10-50km,臭氧层吸收紫外线,减少地表辐射损害。

中间层与热层:较高层大气,化学反应少,成分稀薄。

2.2大气污染物的来源与分类

污染物分类:

一次污染物:直接从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的物质,包括SO?、NO?、CO、颗粒物(PM)。

二次污染物:由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经过化学反应生成的物质,如臭氧(O?)、硝酸盐和硫酸盐颗粒物。

污染物来源:

自然来源:火山喷发、土壤扬尘、森林火灾等自然过程。

人为来源:燃煤、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等人类活动。

2.3大气化学反应

光化学反应:紫外线驱动NO?分解生成臭氧,形成光化学烟雾。

酸雨形成:SO?和NO?氧化生成硫酸和硝酸,溶于水后降落形成酸雨。

大气氧化能力:OH自由基被称为“清洁剂”,可降解多种污染物,维持大气化学平衡。

2.4主要大气污染问题

臭氧层破坏:CFCs释放氯自由基,催化臭氧分解,形成臭氧空洞。

温室效应:CO?、CH?等温室气体吸收地表辐射热,导致全球气温上升。

雾霾:PM?.?浓度增加导致能见度降低,对呼吸系统健康构成威胁。

第三章水环境化学

3.1水的物理化学性质

极性:水分子为极性分子,能够溶解多种化学物质。

溶解氧:影响水中生物和化学反应,低溶解氧导致水体厌氧环境。

氧化还原电位(Eh):反映水体的氧化还原环境,影响污染物的化学行为。

3.2水体污染物的来源与分类

来源:

点源污染: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排放口。

非点源污染:农田径流、城市面源污染。

分类:

有机污染物:石油、农药、洗涤剂等,具有毒性和难降解性。

无机污染物:重金属(如铅、镉)、氮磷化合物(造成富营养化)。

微生物污染:病原体(如大肠杆菌、病毒)影响水质和公共健康。

3.3水体中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

物理过程:扩散、沉降、吸附作用影响污染物分布。

化学过程:氧化还原、沉淀溶解作用影响污染物形态。

生物过程:微生物降解污染物是水体净化的主要机制。

3.4水环境污染问题

富营养化:由于过量的氮、磷输入,藻类快速繁殖,导致水体缺氧。

重金属污染:如汞(Hg)通过食物链富集,造成生物中毒。

石油污染:影响水生生物及生态系统平衡。

第四章土壤环境化学

4.1土壤的组成与结构

土壤组成:包括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和微生物。

土壤结构:颗粒之间的空隙决定了土壤

文档评论(0)

试卷查询找我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一名研究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