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活动型学科课程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实践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推进,活动型学科课程成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应然样态。本研究以统编版思想政治必修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一课为例,以学科知识逻辑为核心设置议题,以社会现实为基础创设情境,以学生为中心制订活动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设计三个环节开展教学实践:以情境探究,体验幸福感;合作辨析,提升幸福感;迁移应用,创造幸福感。
关键词:活动型学科课程;议题式教学;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实践;教学设计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课标》)的基本理念强调,活动型学科课程成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应然样态;其教学实施建议指出,以议题为引领,将课程内容与活动任务进行结构化、序列化设计,达到“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课程化”的效果,提高思想政治学科价值引领的实效。议题式教学融合理论知识和生活关切,被广大一线教师运用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当中,取得了诸多实践成果,现已成为构建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有效路径。本文以统编版思想政治必修二“经济与社会”中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一课的教学实践为例,从活动型学科课程的角度出发,阐述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的路径。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经过艰辛探索,我国形成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一基本分配制度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学科知识逻辑阐述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内涵、个人获取收入的途径以及劳动致富三个部分的内容。
本课内容侧重于引导学生理解并认同我国当前的收入分配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学习本课有利于学生认识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对提高经济效率、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为后续关于社会保障的课程教学做铺垫。
(二)教学目标分析
首先,在开展本课教学实践之前,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相关内容,其逻辑推演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有所提升。其次,学生通过参与柳州铁一中学“我与家乡共成长”主题研学实践活动,切实了解了柳州三江侗族自治县布央村茶叶产业的发展状况,深刻感受了新时代农业农村经济改革发展成就,深入领悟了农民创业创新的奋斗伟力。
《课程标准》从内容的角度对本课学习提出要求:了解我国个人收入的方式与合法途径,阐明劳动对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意义,弘扬劳动精神,树立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观念[1]。基于以上分析,本课将结合布央村脱贫致富的过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落实思想政治的学科核心素养,并从以下四个方面制订教学目标。
1.政治认同:分析布央村村民的收入分配方式,理解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重要意义,树立勤劳致富的价值观念,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
2.科学精神:分析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辨析不同分配方式及个人获取收入的途径,理解我国实行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底层逻辑,锻炼科学思维能力。
3.法治意识:分析布央村人民勤劳致富的历程,初步感悟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的重要意义,培养辛勤劳动获取合法收入的正确观念。
4.公共参与:结合研学实践经历,感受布央村劳模文化,学习布央村人民的奋斗精神,自觉投身劳动实践,提高公共参与能力。
二、教学设计
议题式教学是以“议题”为引线,以情境为载体,以活动为路径,以学科知识为中心,以学科素养为培育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2]。借鉴已有的研究经验,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探索,本文将活动型学科课程视域下的高中政治议题式教学实施思路确定为:以学科知识逻辑为核心设置教学议题,以社会现实为基础创设议学情境,以学生为中心制订活动任务,引导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中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构建了本课教学的设计思路(如图1)。
本课教学采用议题式教学流程,遵循学科知识逻辑与学生现实状况,将总议题设置为“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如何提升人民的幸福感”,同时以布央村茶叶产业的发展状况为载体,设置三个子议题。三个子议题分别是“一片小茶叶如何种出‘甜日子’?”“一片小茶叶如何拓宽致富路?”“一片小茶叶如何书写奋斗史?”。以议题为引领,以现实为基础,分别创设“布央村的前世今生”“布央村村民吴大叔的家庭收入情况”“布央村劳模文化的新闻报道”这三个议学情境,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和拟写短评,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本课知识,锻炼学生的分析与综合、辨识与判断、推理与论证等能力,最终达到落实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
三、教学案例
根据上述教学实施思路,本课设计了“情境探究,体验幸福感→合作辨析,提升幸福感→迁移应用,创造幸福感”等三个教学环节,将本课教学知识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1+X”证书改革背景下中职学校深度推进“课证融通”的对策.docx
- “岗课赛证”背景下中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新探.docx
- “岗课赛证”融通背景下中职电子商务专业群课程体系建构途径.docx
- “教—学—评”一致性视域下高中生物学任务式教学探析.docx
- “双素养”导向下中职烹饪专业语文教学实践.docx
- “四心”养成教育融入中职婴幼儿活动保育课程的探究.docx
- “五导五学、德智共进”课堂教学模式下的《边城》教学例谈.docx
- “五方联动”“滴灌式”农民精准培训的实践.docx
- “真理情”高中生物学学科课程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docx
- “组团式”教育帮扶背景下县域中职教师科研现状及提升策略.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