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环境影响下的文化差异在中英语言中的体现.pdfVIP

自然地理环境影响下的文化差异在中英语言中的体现.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自然地理环境影响下的文化差异在中英语言中的体现

影响语言文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自然地理环境角度阐述了地理环境

对语言文化的影响,并主要从中英语言文化出发,探讨了地理环境对语言文化的影

响。

标签:自然地理环境文化语言中英语言

一、引言

在论述地理环境对语言文化的影响之前,有必要先说明一下语言与文化的关

系,这样才能透彻地理解地理环境如何影响文化,进而影响到语言,或者不同的语

言现象反映了什么样的人文地理环境。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及语言的人文性

“任何语言都是习得的行为方式的复杂体”(G.Reginald,1960:12)由此可以看

出,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但不能说文化就是语言。文化不等于语言,语言是文化大

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一方面,语言系统本身是构成文化系统的各种要素之一,另一方面,文化大系

统的其他要素都必须由语言来表达,从而达到演进发达。换言之,我们可以观察到

作为文化的一部分的语言和作为文化传播媒介的语言这种双重性质,这种双重性

质确定了语言与文化的不可分割性。”由此可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离不开语

言。语言是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文化的发展也促进语言的丰富和完善,语言和

文化的发展是互相促进和影响的,它们并不互相制约,只是在平行发展中互相影响

与融合。

“语言的人文性是指语言结构体能通过自身的存在状态、分布范围、活动单

位、变化方式等各个方面表现出它所赖以生存的民族文化生态环境中种种因素的

属性。”人文形式是语言的一种基本的也是普遍的属性,而语言也具有相应的文化

内涵,具体语言会体现出其所属文化的意义与特征,前者是抽象的,表现的是一种

功能,后者是具体的,表现为实在的文化要素。语言能够反映与载现文化,而文化对

语言又有着深刻的影响和渗透。各种不同的文化要素会用不同的方式渗透到语言

系统的各个层面,它们会影响到具体语言的词语、语言的结构、组织形式及语言

的使用。

(二)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对中西文化的影响

许多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都认为,一个国家的自然地理环境在不同程度上对

文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经济不发达的古代社会尤其如此。在古代,文化和环境

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自然环境决定人们的生存方式、生产方式及行为模式或行为的

社会规范,完全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能塑造出不同的文化及完全不同的民

族个性。

钱穆先生从比较文化学的视角审视了中西文化的差异后指出,汉文化以人为

中心,以人为本位,富于人文精神,其本质是一种典型的内倾性人本文化,其内倾性

表现在重人格、重道德、重创人。西方文化则以物本为主体,以自然为本位,倾向

于求外在表现,故重创物、重物理,更看重人是怎样来创物的。以德为本的内倾性

文化与以物为本的外倾性文化的最本质的区别在于汉民族的大陆农耕文化与英

美民族的海洋商业文化的不同。

中西文化的不同个性特点,根源在于两个民族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不同,气候

物产相异从而影响到各自的生存和生产方式,而不同的生存方式必然会有不同的

物质文化,并会衍生出不同的观念、行为习惯、信仰、兴趣、思维方式乃至性格

和心理,这就形成了中西文化的不同特性。

二、地理环境影响下的生存方式在中英语言中的体现

(一)不同生存方式在词汇中的体现

中国位于亚热带和寒温带之间,土地广袤,资源丰富,其主要生产方式是取决

于天气的农业生产。农业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基础,因而与农业有关的语言比较

丰富,如反映种植时间选择的农谚“清明前后,种瓜种豆”。因农业生产需要,人们经

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和天象观察,得出了一些经验性气象谚语,如“月晕而雨,日晕而

风,瑞雪兆丰年”二十四节,气农谚歌则说得比较具体:一月“但得立春晴一日,农夫

不用力耕田”二月,“惊蛰闻雨米似泥,春分有雨病人稀”三月,“清明风若从南起,预

报丰年大有收”等。有关农时农事的谚语、歇后语等也很多,如“风调雨顺,不违农

时,立夏小满正栽秧,秋耕深春耕浅,人不勤地不灵”等。

英国位于欧洲,欧洲是多面为大洋所环绕的一个半岛,周围的水域为他们提供

的主要生产方式是渔猎,航海事业因此十分发达。有关这方面的词汇便十分丰富,

至今很多日常词语都是由航海方面的词汇演化发展来的,如“onboard”(乘船、乘飞

机、乘火车),“board”一词原意是木板,上船自然就要上木板,后来又演化出了乘飞

机、乘火车的词义。又如“assail

文档评论(0)

182****413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