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在朴素的“慢”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docx

在朴素的“慢”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在朴素的“慢”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摘要:“三新”改革背景下,高考数学试题在不断变化,让很多教师充满危机感。应对新高考,切实培养和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需重新审视教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学不能一味“埋头赶路”,还需“抬头寻向”,只有明确方向、明确任务、明确方法、明确策略,才能事半功倍,取得成效。高中数学教学需要以学生为本,开展朴素的“慢”教学,逐步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考;高中数学;“慢”教学;核心素养

2024年1月,教育部考试中心对黑龙江等九个省份的高三学生组织了一次高考适应性测试(以下简称“九省联考”)。在测试中,数学学科的试卷结构、赋分规则、考查方式等发生了很大变化。面对“既熟悉又陌生”的试卷,多数教师和学生都感觉很茫然,甚至对高考丧失了信心。

为什么教师和学生都会有这样的感受?真的是“九省联考”变化太大了吗?回看近几年的全国高考数学试题,从2020年开始,试卷就已经有了诸多变化的痕迹,逐步从“知识立意”“能力立意”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方向转变。以我省高考数学试卷为例,如2020年理科选择第3题(同文科第4题)、第4题、第12题,2021年理科的选择第9题、数列解答题,2022年理科选择第4题、第10题,2023年概率统计解答题等,或以新的问题情境,或以新的设问方式,体现着高考数学试题命制的新要求——“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强试题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由此可以看出,不是高考变化太突然,而是多数教师没有跟上国家教育改革的步伐,教学还处于“急功近利”的模式化训练状态。

在“三新”改革的时代背景下,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数学的育人价值,必须扎扎实实开展好课堂教学,在朴素的“慢”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一、深研课标教材,领悟内容要求

1.聚焦内容,创设合理情境

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重要[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是课堂教学的必要环节。此环节中,教师需要立足教学内容,创设贴合实际(有意义)的、合理的问题情境,或能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或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聚焦核心问题,以最优路径进入课题。

案例1:余弦定理

片段1的引课情境,有明显的“重形式、轻内容”之嫌。首先,视频内容与教学内容无任何关联,貌似在为所提问题做铺垫,但却很“刻意”;其次,提出的问题没有实际意义。学生通过教师展示的地图已看到中央大街地铁站与中央商城间无直线路径能供人行走,求出的结果也不能为政府决策服务(实际条件不允许在两者之间修建直线道路),因此求解结果仅仅是“为了求而求”。

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情境包含生活情境、数学情境、科学情境等。创设的情境不一定非要联系生活实际,但一定要紧贴教学内容,服务教学内容。上课伊始,学生的精神状态、求知欲望等都属“上乘”,此时一定要利用好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2.明晰主次,围绕重点施教

片段2:(公式推导)教师先引导学生回忆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总结满足什么条件的三角形是唯一确定的。然后提出问题:在△ABC中,三个角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能否借助直角三角形,用a,b和C表示c?学生板演过程(主要以初中几何知识解决此问题)。教师带领全体学生逐步分析板演过程,总结此过程中用到的定理、公式;而后对得到的关系式追问:当C为直角时,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得到结论具有一般性。接着,让学生类比上述过程,分别用b,c和A表示a,用a,c和B表示b。在写出所有关系式后,让学生用文字语言描述余弦定理,并让学生总结余弦定理与勾股定理的关系:特殊(勾股定理)——一般(余弦定理),然后提出问题:还可以利用什么数学方法证明余弦定理?进入向量法的证明。

如果独立地将“余弦定理”拿出来开展单独教学,片段2的处理称得上自然流畅,既有必要的知识铺垫与分析,又有严谨全面的思维引导,还有知识间相互联系的总结,可谓逐层递进,顺理成章。但从课程标准的要求看,片段2的处理存在教学定位上的偏差。

课程标准对此部分的要求是:“借助向量的运算,探索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的关系,掌握余弦定理、正弦定理;能用余弦定理、正弦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由此可知,新课程将两个定理安排在平面向量之中,意在为向量的应用提供一个重要载体(三角形是重要的平面图形),在使学生进一步领悟向量法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掌握用向量运算解决几何问题的基本要领和方法的同时,完善三角形的认知结构[2]。因此,对此部分内容的教学,应立足重点,直奔主题,优先引导学生思考向量法,而不是选择“更自然”的推导方法或在多种方法中做比较,选择更喜欢的方法。要把教学定位在培养学生用向量法解决几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上,定位在帮助、引导学生形成对向量法的“思维自觉”,积累用向量法解决几何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上。

案例1两

文档评论(0)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信息技术指导,信息化类标书制作等,有20年相关工作经验。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1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