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民族音乐视角下初中物理跨学科教学探索
“跨学科实践”是《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提出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内容五个一级主题之一。该主题涉及物理学与日常生活、工程实践和社会发展三个二级主题。笔者基于云南风土人情,以民族音乐《琵琶行》为线索,创设情境开展跨学科教学,带领学生唱民歌、谱民歌、奏民歌、制作民族乐器,促进物理与语文、音乐、信息科技等学科的融合。学生在跨学科学习过程中应用多学科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有利于树立正确价值观、健全品格、提升能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开展《琵琶行》跨学科教学可一举多得
云南是中国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世居少数民族有25个,其民歌蕴含着浓厚的民族风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云南少数民族被赞誉为“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然而,云南民歌在当今中学生中传唱度并不高。笔者尝试在云南民族音乐视角下开展《琵琶行》跨学科教学,为传承云南民族文化出份力。笔者围绕课标要求的“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方面素养目标,聚焦云南具有代表性的民歌和民族乐器来设计关键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运动和相互作用”主题下的“机械运动和力”和“声和光”对日常生活、社会发展的影响,并开展民族乐器制作和改进活动,初步体验物理与工程技术的跨学科实践(见表1)。立足物理学科,笔者引导学生在项目活动中回归生活、融入社会,不仅能使其学习工程技术、信息技术,而且能提高文学和艺术素养。
二、多维度融合实践促进学生能力与素养提升
(一)物理与日常生活融合,情境再现,现场演绎《琵琶行》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喜欢自弹自唱,笔者基于此创设情境,引导他们以物理视角认识“运动和相互作用”,使其了解身边的运动形式,理解声、光、力、运动的含义,初步形成“运动和相互作用”相关观念。
情境一:合作演绎物理视角下的《琵琶行》。
全班学生声情并茂地齐诵《琵琶行》,其中两人上台饰演“夜送客”。使用教学一体机配音: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此时琵琶声响起。
甲学生用吉他弹唱《琵琶行》,和着节拍从教室最后一排走向讲台,并讲解从教室后排走到台上过程中的物理知识:以其他学生为参照物,甲是运动的;以吉他为参照物,甲是静止的。甲拨动琴弦,吉他发声,这说明声音是因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吉他声由空气传到耳朵里,大家就听到了声音。其他学生看到甲走上台,说明有反射光进入他们的眼睛。甲用力拨动吉他弦,手感到疼痛,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小小的场景涉及初中物理的运动学、力学、声学、光学等相关知识,说明物理来源于生活。
情境二:乙同学饰演琵琶女,“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
笔者不断挖掘初中物理课程资源,引领学生“另眼看物理”。选取的素材通俗且富有趣味性和民族性,为抽象的物理平添了别样的味道。
乙同学抱着琵琶从大屏后面走出,作“犹抱琵琶半遮面”状。半遮面的原因是琵琶是不透明物体,而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其他人看不到乙同学的脸。“转轴拨弦三两声”,琵琶弦由于振动发出声音。拨动了三两下,发出三两声,这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情境三:琵琶弹奏“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其物理含义。
笔者用大屏展示彈奏细节,让学生分组交流讨论各场景中的物理现象。在台上领学,一起分析其中的物理原理,以实际行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回味古诗词的旋律,感受发声体的大小、粗细、松紧的改变对音调的影响。
(二)物理与工程技术跨学科融合,异器同奏,解析物理视角下的《琵琶行》
笔者将《琵琶行》中的经典名句谱成云南民歌,并让学生用不同乐器演奏。五名学生用自制的笛子、鼓、三弦、排箫、二胡在台上演奏自谱版《琵琶行》,与此同时其他学生在台下用竖笛合奏(扫码看视频)。台上的学生逐一展示、试奏、解释自制乐器的发声原理及蕴含的物理知识。台下的学生观看表演并从物理视角感受民族乐器、民族音乐的魅力。
1.展示自制乐器笛子
丙同学现场吹奏自制笛子,发现响度变化并不明显——尽管用很大的力吹笛子,响度依然很小。笔者让学生将市面上的笛子与学生自制笛子进行对比。他们发现市面上的笛子有笛膜,还有一个孔,决定对自制笛子进行改进。笛子的发声原理:笛子是靠吹奏者呼出的气流与吹孔的边棱碰撞而发出声音的,具体来说就是演奏者通过风门将气流呼出,呼出的气流撞击吹孔前沿壁,被边棱分成向内、向外二股气流。气流50%进入笛内,另外50%在笛外,这样笛子就会发出“基音”。演奏者呼出气流的粗细、快慢,以及气流与笛子吹孔的角度,直接影响笛腔内空气柱长短粗细的变化,造成竹笛音调发生变化。
2.展示自制乐器灯罩鼓
丁同学手持自制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分层作业)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高效课堂(统编版2024)(解析版).docx VIP
- 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卷(含答案).docx VIP
- excel2007vba控件属性大全.pdf
- 30题纪检监察位岗位常见面试问题含HR问题考察点及参考回答.docx VIP
- 医院静脉治疗横断面调研结果分析报告.ppt
- 《中国石拱桥》测试题.doc VIP
- 数值分析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长安大学.docx
- 大学mooc英语文学导论(湖南师范大学)章节测验期末考试答案.docx
- 国际公法选择题大全.pdf VIP
- 金田变频器386S恒压供水专用变频器说明书V1.06.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