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中职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的落实、深化与创新
——以教育部统编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为例
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是首部中职学校语文课程标准,它凸显了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的宗旨,突出了职校语文融合职业技能教学的特色,构筑了中职生语文核心素养“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的多个维度,是一部科学的中职语文教学纲领。以新课标的颁布为契机,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应着力于中职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的落实、深化与创新。
一、中职生语言积累和运用教学的落实、深化与创新
语言素养是中职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基础,是审美、文化、思维等语文核心素养的根基。当前,一些中职语文课堂在语言积累与运用教学方面欠缺精耕细作,但是,笔者在中职语文教学工作中,却发现中职生字词基础薄弱,语言表达贫乏,病句繁多等积弊,因此,应持之以恒地强化字词教学,培养学生勤查工具书的习惯,通过讲解汉字的造字法,提升学生对汉字音、形、义的理解,促使学生规范使用汉字;通过对比、联系形似字、同音字、近音字,提升学习汉字的效率,提升普通话水平;通过句子成分等语法常识的分析,消除语病,达至语言切合语境,简明、连贯、得体、优美的效果;借鉴教材中文质兼美的佳作,通过一定的句群、段群关系的分析,开拓布局谋篇的思路。众所周知,字、词、句、篇等语言体系的构建,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因此,中职生语言积累和运用教学的落实,是中职语文教师的常规工作,理应长抓不懈,让学生增进对中华民族语言文字的了解,掌握汉语言运用规律,在了解中懂得热爱,创造性地加以运用。
在中职生语言积累和运用教学的深化和创新方面,中职语文教师可以彰显职校特色。以《故都的秋》的教学为例,笔者开展“以读助写,以写促读,以赛促学”的读、写、赛三结合的教学创新改革。首先,以借鉴《故都的秋》来写作广东省教育厅“喜迎二十大,筑梦新时代”征文为问题导向,设置语言积累和运用的教学情境;继而,在品读《故都的秋》的同时,借鉴其在选择意象、组织材料、遣词造句、挖掘中华文化底蕴、深化主题等方面的优点;最后,将读与写二者融会贯通,写作一篇记叙文,选取台山传统及现代意象,如“柳影”“虫唱”“夜月”“福临碉楼”“端芬翁家楼”“供港蔬菜、水产基地”等意象,反映台山悠久的华侨历史文化,体现台山人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精神风貌,体现台山人民在乡村振兴中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抒发爱国爱乡的情怀。同时借鉴《故都的秋》形容词、动词、数词、叠词的技法,修辞手法的技巧,整句与散句结合的多样句式,实现视听结合、动静结合、景情结合等古典诗文技巧的传承,从而增加记叙性文段的故事感、画面感,升华主题。从《故都的秋》到学生的习作,这是语言从积累到运用的飞跃,是从借鉴到创作的升华,读、写、赛三位一体教学的改革创新,使中职生有了更大的学习获得感。
中职生语言积累和运用教学的落实、深化与创新,还要特别重视设置职业、生活交际场景,突出体现职业教育特色,契合中职生语言学习的基本需求。口语情境交际、演讲、面试、课本剧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在笔者的课堂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教学的落实、深化与创新
思维发展是中职生提升思想水平的阶梯,是中职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助推器,是激发中职生职业技能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为消除中职生思维惰性、浅表化、碎片化的弊端,要引导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结合语文教材内容,联系社会、生活、人生等问题,开展思维训练,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引导科学性思维,鼓励批判性思维,激发创造性思维。
(一)思维发展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落实、深化与创新
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既要充分感知文本,获得感性的认知;又要通过科学的思维和语言训练,提升思维能力和阅读素养,获得理性的认识和学以致用的能力。比如,在小说《项链》“玛蒂尔德在舞会上的陶醉”阅读片段教学中,创设这样的问题:“玛蒂尔德的陶醉具体来说是什么情绪?她的陶醉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她的陶醉能持久吗?你在平时有过幸福的陶醉感吗?你认为哪些幸福感是能够持久的?”从而引导学生理解玛蒂尔蒂的陶醉心理包括成功、胜利、幸福、美满、甜蜜,但她的幸福基础是自身美貌和他人羡妒,是脆弱、短暂的;我们只有把幸福建立在健康、学业、事业、家庭、和谐的社会关系、和平繁荣的国家等基础之上,才能拥有持久的幸福感和奋斗的动力。
在分析玛蒂尔德悲剧的原因时,对比学生的“项链说”“性格说”“社会说”等不同观点,分别从丢失项链的偶然因素、玛蒂尔蒂性格缺陷的个人因素、社会根源的必然因素三个方面去联系地、发展地、一分为二地辩证思考,使学生获得更有广度和深度的思考。通过转换交际身份,创设多样化的交际情境,让学生以同学读书会主持人的身份介绍玛蒂尔德,或者以同学身份列举玛蒂尔德的悲剧来劝说大家不要贪慕虚荣,这样的情境训练,也利于学生根据交际情境展开多角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