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中职音乐教学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浅析
近年来,中职学生在提高专业技术、文化知识等方面都取得长足进步,但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却未能给予足够的关注。因此,职业学校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健康,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提高心理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贯彻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政策,促进中职音乐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学校要重视中职学生的心理问题,并通过音乐教育进行干预,提升心理教育能力,提高中职学生的自信,促进中职学生健康成长。
一、当前中职学生的心理问题分析
(一)学习缺乏动力
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薄弱,进入中职学校后,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基本没有转变,没有制定合理的学业计划。部分中职学生对学业产生抗拒心理,逻辑思维不灵巧,缺乏想象力,对各类学科测试的评估方法存在厌恶心理,容易形成较为强烈的厌学心态和行动。
(二)情绪不稳定
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情感倾向多,情感自控力弱,这和中职学生身心发育的特殊性有关。从生物学的角度看,中职学生的心理年龄阶段是以高级神经的兴奋性和抑制性行为占据主导地位的阶段。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步入中职学校后,由于性格的变化而产生许多问题心理,导致容易出现焦虑心理。从社会的视角分析,中国社会的迅速变迁使部分中职学生对自身的价值观产生了质疑,迷茫消极,易冲动,更容易受到外部条件的影响,导致情绪波动不定。
(三)充满自负感
中职学生中考成绩偏低,存在心理落差和消极情绪。中职学生对新阶段教学的内容没有太大兴趣,缺少参加校园课外活动的欲望,不知道如何获得生活经验,但从其自身行为表现来看,这部分学生自认为问题不是很大,不愿意分享自己的观点,总是在自负的状态中与他人相处。
二、音乐教育对中职生心理的影响
(一)有利于释放心理压力
中职学生的心智还不够成熟,但也能够预见社会压力。高年级中职学生不但必须在校内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还必须随时注意社会上的招工信息。针对中职生的压力问题,教师必须寻找减轻其心理负担的好方法。其中,音乐教育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因为乐曲能够激励中职学生,使其体验乐曲的美好,并且乐曲的旋律能减轻心理负担,从而起到减轻巨大压力的效果。
(二)有助于缓解心理问题
中职学生一般在义务教育阶段会被打上“能力弱”等标签,甚至处在社会劣势状态。他们不但要承受来自校园的学业压力,还要承受家人和社会带来的压力。通过音乐教学,能够缓解中职学生的各类困难与困惑,使其心境平静愉悦,逐渐克服心理障碍,缓解心理问题。
(三)有利于塑造健全人格
中职阶段是学生建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形成的价值观将对中职学生产生终身的影响。通过音乐教育,我们可以为中职生提供高水平的情感、旋律和抒情价值。在轻快、和谐、优美的旋律中为中职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对培养中职学生健康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起到重要作用。
三、通过音乐教育调整中职学生身心的方式
(一)选择合适的音乐类型
歌曲可按类型划分,既有快乐悦耳的歌曲,也有悲伤低沉的旋律。根据“阈下影响”研究理论,在音乐教育中需要选用快乐、愉悦的曲目对学生加以引导。歌曲是专为人类听觉系统而设计的音乐艺术,由于其直接和人脑相连接,当一个人在聆听悦耳的旋律时,大脑会释放出一定的激素,让人感觉愉悦。中职学生通过体验歌曲的优美与和谐,在歌曲中得到情感体验与满足。虽然深沉、旋律优美的歌曲也可以帮助学生缓解压力,当他们得到满足时,不良情绪和痛苦也会适当消失,但过多的悲伤会在一定时间内累积导致情绪低落。因此,教师应该选择悦耳舒缓的音乐来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
(二)转变传统音乐教育观念
在音乐教学中,融入和运用心理学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为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伴随着复杂的综合心理活动,既涉及学生先天的感知觉能力,又与后天的学习技能相关,更涉及学生人格发展中的价值观念、学习热情,甚至自控能力,这对即将走向社会的中职学生来说更加重要。
在现实中,音乐教育往往容易被边缘化。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只有专业课程的分数才是最重要的,将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考核标准,忽视了品格与技能考核。这样的评价制度没有强化音乐教育培养人的功能。教师要重视音乐教育在学生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多尝试在音乐教学中运用前沿思想、新学科,如心理学等新兴学科的最新学术研究成果。
教学工作本身就是人与人的心理沟通活动,倘若教师在专业教学活动中能够把诊断、指导、示范、诠释等问题,放到学生心理活动的层面加以思考,将使得中职学生的许多具体问题可以从心理深层次的角度得到解决。比如,简单、快乐的音符可以促进中职学生培养健康的身心以及良好的人生观,歌曲中美好的、充满正能量的、宏大的词汇能鼓舞中职学生努力地完成理想,音乐的节拍也能激励中职学子充满希望与活力。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不同个性以及不同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