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九年级下册历史11课12课提纲 (打印版) .docx

九年级下册历史11课12课提纲 (打印版) .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一、新经济政策(1921年开始)

1.背景:①经历了数年战争的苏俄,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

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许多弊端,需要改变。

2.目的:恢复和发展生产(直接)。维护和巩固苏维埃政权(根本目的)3.主要内容:①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②允许使用雇佣劳力,允许出租土地,实行自由贸易。

③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④实行按劳取酬工资制。

4.特点: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发展商品经济。

5.作用:从苏俄的国情出发,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启示:政策的制定要符合国情,实事求是,同时要不断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勇于创新。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6.列宁的贡献和精神:

(1)贡献:①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社会主义苏维埃俄国,成立苏联。(一个国家)

②缔造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党。(一个政党)

③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列宁主义。(一个主义)

④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巩固新生政权,实行新经济政策,巩固了工农联盟。探索俄国发展道路。(一大探索政策)

(2)精神:立足国情,实事求是;敢于创新,与时俱进。

二、苏联的成立: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苏联1922-1991)。三、苏联的工业化(P49图)

1.背景:①苏联工业落后②受帝国主义威胁2.领导人:斯大林

3.途径措施:1928—1937年实施两个五年计划。

4.过程:①1925年,斯大林提出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设想

②1926年,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③1928-1937年,先后完成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

5.特点:①优先发展重工业(工业化的重点)②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

③以牺牲农业发展和农民利益为代价

6.成就:①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②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7.评价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

(1)积极作用:使苏联能够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

(2)局限性:这种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逐步被固定下来,致使后来苏联的经济体制日益僵化。优先发展重工业,致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衡。

四、农业集体化(P50图)时间:20世纪30年代1.背景:1927到1928年苏联发生严重粮食收购危机。2.目的:解决粮食问题,适应工业化需要。

3.手段: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

4.措施:开展了消灭富农运动;支持集体农庄的建设;加快组建拖拉机站,为集体农庄提供机械服务;监督集体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

5.实质:将土地等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成公有制。

6.影响:积极性:解决了粮食问题,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资金和劳动力,推动了苏联的工业化建设。消极性: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致使苏联农业生产长期停滞。

五、苏联模式

1.背景: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使苏联的社会经济生活和社会阶级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2.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公布新宪法。(公布新宪法也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建立)

苏联新宪法:内容: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意义: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形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建立。

3.苏联模式特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4.影响(评价):

(1)积极:苏联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2)消极:由于没有尊重经济规律,随着时间推移,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5.苏联的社会主义探索历程

项目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苏联模式

农业方面

余粮征集制

固定粮食税

农业集体化

工业方面

实行工业国有化

允许私人经

社会主义工业化(优先重工业)

商业方面

取消自由贸易

自由贸易

计划经济,排斥市场调节

分配方面

平均分配

按劳分配

6.启示(教训):(1)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2)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农、轻、重比例要协调发展。③健全民主与法制,反对个人崇拜和个人专制。

第12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一、(亚洲)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背景:一战期间及战后,印度人民与英国殖民者的矛盾激化。

2.时间、领导人:一战后、甘地(印度之父、圣雄、国大党领袖)(P53、54图)

3.过程:(1)第一阶段①时间:1920-1922年②内容: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中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鼓励发展手工纺织业,抵制英国商品;拒绝纳税。③结果:农民焚烧警察局,甘地停止运动。

(2)第二阶段:

①时间:1930年,采取不服从形式,所以又称“文明不服从运动”。

②内容:降低田赋;释放政

文档评论(0)

151****18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