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未满16周岁学生骑行电动车现象调查报告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步提升,绿色出行成为一种新风尚,兼具便捷与环保特性的电动车在我国得以蓬勃发展。然而,电动车带来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在人车交通事故中,超过三分之一是由电动车引发,其中相当大比例与未满16周岁学生骑行电动车密切相关。
为深入了解中学生骑行电动车的实际情况,针对某校78名初中三年级学生展开调查,其中男生43名、女生35名,调查结果如下:
骑行情况
有自己的电动车且经常骑行
较常骑行电动车
偶尔骑行电动车
从未骑行过电动车
人数(人)
11
39
9
19
所占百分比
14.1%
50%
11.5%
24.4%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七十二条规定,驾驶电动车必须年满16周岁。但上述数据清晰地显示出未满16周岁的中学生骑行电动车行为极为普遍,甚至部分学生拥有自己的电动车,这不仅凸显出当前未满年龄骑行电动车的现象亟待整治,也反映出当代青少年的法律意识仍有待加强。
一、中学生骑行电动车的原因。
在调查过程中,一位受访者表示:“我清楚未满16周岁不能骑电动车上路,可如今被交警查的概率极低,骑一下也无妨。”还有学生直言:“骑上车后将电门拧到最大,会感觉自己备受瞩目。”
当下中学生骑电动车上路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个人角度来看,青少年盲目追求所谓的“时尚”,将非法骑行电动车的行为视作“潮流”,并且对交通安全相关法律缺乏足够认知,存在侥幸心理。在家庭方面,部分家长监管缺失,未能有效制止孩子的此类危险行为,未充分履行监护职责,未能向孩子明确传达遵守交通法规的重要性以及非法骑行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孩子的违法行为。甚至有部分家长默许孩子骑行电动车上下学,更有甚者为孩子购买电动车,这种行为无疑增加了孩子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学校方面,尽管当前各校已加大了监管力度,对骑电动车上下学的学生采取惩罚措施,但在交通安全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上仍需改进,教育形式较为单一,未能使学生真正从内心深处认识到非法骑行的危害。社会层面,社会监督效果欠佳,当遇到中学生非法骑行电动车的情况时,多数人选择视而不见,这种漠视的态度未能形成有效的社会约束机制,间接纵容了中学生的违法行为,使得学生的违法行为未能得到及时纠正。
二、中学生骑行电动车的弊端。
近年来,因中学生骑行电动车导致的悲剧频发。诸多惨痛案例为我们敲响了警钟。2015年8月30日晚,云南昆明一名15岁学生因骑行电动车速度过快,与另一名骑车者相撞,致使对方当场死亡,自己也身受重伤;2021年7月10日晚9时左右,上海闵行区一名未成年男孩未佩戴安全头盔骑行电动车,行驶中突然加速撞上路边护栏,送医后因伤势过重不治身亡。这些惨痛的案例令人痛心疾首,也引发我们深刻反思青少年骑行电动车为何会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
其一,青少年守法安全意识淡薄是关键因素。他们骑车上路时,常常出现不戴安全头盔、逆向行驶、闯红灯等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这些行为大大增加了交通事故发生的几率。
其二,中学生性格冲动,骑行电动车时往往追求速度,肆意超速甚至超载,这种危险行为极易引发交通安全事故,不仅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身体上的伤害,还可能导致经济矛盾纠纷和生命财产的损失。因此,对中学生进行交通安全引导和法律教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三、中学生骑行电动车的建议。
针对中学生骑行电动车这一现象,我们需从内外因着手,加强引导和教育,构建全方位的防护网。
从内部而言,青少年自身要增强自律意识,深刻认识到遵守交通法规和法律的重要性和严肃性。学校可丰富交通安全教育形式,例如开展交通安全主题班会课,通过播放生动形象的安全教育视频、分析真实案例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基本的交通规则、交通标识的含义,掌握避免交通事故的方法技巧,清晰认识到骑行电动车的潜在后果以及对交通安全的严重危害。同时,社区也应积极发挥作用,组织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活动,采用绘画比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互动性强的形式,提升其对交通安全的关注度与重视程度,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交通安全观念。借助社区文化氛围的熏陶,助力学生养成良好的出行习惯,共同营造安全有序的交通环境。随着青少年心智的成熟,逐步杜绝违法骑行现象。
从外部约束来看,家庭、学校与社会应形成合力。家庭中,家长要切实履行监护职责,加强对孩子的监管,严禁孩子骑行电动车,向孩子传递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引导其选择安全的出行方式;学校要完善管理制度,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协作,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对发现的骑行行为及时制止并强化教育,将交通安全教育纳入常态化德育工作;社会各界与相关部门应积极行动,加强日常管控,如交警部门加大执法力度,对中学生非法骑行行为及时劝导与纠正,社区志愿者协助维护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