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ICS01.140.30Z01
DB13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13/1082—2009
废塑料回收再加工生产技术规范
2009-06-17发布2009-08-01实施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I
DB13/1082—2009
前言
本标准的第7.1.2条、7.2.1条为强制性的。
本标准由廊坊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廊坊市环境保护局、廊坊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文安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慧颖、赵翔宇、李辉、邱国臣。
1
DB13/1082—2009
废塑料回收再加工生产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废塑料回收再加工生产技术规范的术语和定义、回收、再加工、环境污染控制及标志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废塑料的回收再加工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6288-2008塑料制品的标志
GB16487.12—2005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准—废塑料HJ/T364—2007废塑料回收与再生利用污染物控制技术规范(试行)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废塑料
指被废弃的各种塑料制品及塑料材料,包括在塑料及塑料制品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下脚料、边角料和残次品。
3.2
回收
指以再加工利用为目的,对生活、生产以及其它活动中产生的废塑料进行收集的过程。
3.3
再加工
将废塑料通过分选、清洗、破碎、干燥、造粒等工序,制成回收再加工塑料颗粒或回收再加工塑料制品的过程。
3.4
废塑料回收再加工制品
将废塑料回收后再加工制得的热塑性塑料制品。
3.5
食品用塑料制品
直接接触食品的塑料制品,如餐具、容器、用具、机械、管道、传送带、包装材料等。
3.6
医用塑料制品
用于体外医药或植入体内的塑料制品。
4回收
2
DB13/1082-2009
4.1废塑料的回收应按原料化学成分进行分类回收,并严格区分废塑料来源和原用途。不得回收属于医疗废物和危险废物的废塑料。
4.2含卤素废塑料的回收应与其它废塑料分开进行。
4.3废塑料的分类鉴别可采用以下方法:——看颜色;
——看光亮度(透明料此步可去掉);——手感(感重量、感光滑度);
——点燃(观火焰颜色,是否冒烟,是否离火燃烧或不燃烧);——闻气味;
——拉丝。
4.4进口废塑料作为生产原料的企业应具有固体废物进口许可证,进口的废塑料应符合GB16487.12要求。
4.5回收的废塑料应贮存在封闭或半封闭的场所,应有防雨、防晒、防渗、防尘、防扬散和防火措施。不同种类、不同来源的废塑料,应分开存放。
5再加工
5.1分选
5.1.1分选宜采用浮选和光学分选等方法;分选应采取措施确保操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5.1.2分选时应根据原料种类、来源、原用途等划定不同区域分别存放,并作出标记。
5.2清洗
清洗方法可分为物理清洗和化学清洗,应根据废塑料来源和污染情况选择清洗工艺,一般包括粗
洗、清洗和漂洗三步,确保清洗后的废塑料达到表面清洁、无污物。
5.3破碎
碎片的最大尺寸应不大于20mm。
5.4干燥
干燥方法可分为人工干燥和自然干燥。人工干燥宜采用节能、高效的干燥技术,如冷凝干燥、真
空干燥;自然干燥的场所应采取防尘措施,避免砂石等外来杂质的掺人。
5.5造粒
5.5.1造粒应按照直接再生、改性再生的优先顺序进行。
5.5.2含卤素的废塑料宜采用低温工艺造粒。
5.5.3造粒应按相应标准规定进行,产品质量应符合相应产品标准的规定。
5.5.4颗粒料的粒径不大于20mm,色泽一致,无明显杂质和碎末。
5.5.5在造粒过程中使用的添加剂、助剂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加工用于与人体接触的塑料制品的颗粒原料,不得使用有毒有害的添加剂和助剂。
5.6加工制品
5.6.1原料的使用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5.6.2不得使用废塑料制造食品用塑料制品、医用塑料制品。
5.6.3制品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添加剂、助剂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使用氟氯化碳类化合物作发泡剂;加工与人体接触的塑料制品,不得使用有毒有害的添加剂和助剂。
5.6.4制品的质量应符合相应产品标准的规定。
6环境污染控制
废塑料回收再加工生产过程的环境污染控制应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DB13T 167-1993 山地自行车 安全要求.docx
- DB13T 192-1994 鲜猪肉水分与试验方法.docx
- DB13T 204-1994 甘薯品种冀薯5号(红肉红).docx
- DB13T 209-1994 实验动物生态环境和设施标准.docx
- DB13 51-1991 风机运行监测.docx
- DB13 83-1991 食品添加剂 大豆磷脂.docx
- DB13 92-1991 食品添加剂 乳酸锌.docx
- DB13 132-1992 食品添加剂 硬脂酸乳酸钠一钙.docx
- DB13 133-1992 消毒餐具卫生标准.docx
- DB13 134-1992 小麦联合固氮菌剂.docx
文档评论(0)